清洁能源与农业双赢: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打造新西兰农光互补里程碑

近日,由天合光能供货、Lodestone Energy 建设的新西兰光伏园Te Herenga o Te Rā 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新西兰奥波蒂基区的怀卡托河沿岸,是天合光能和 Lodestone Energy 合作的第三个农光互补项目,再度彰显天合光能坚定推动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的承诺。项目自2023年开始建设,得益于两家长期合作伙伴的紧密配合,于2024年年底提前竣工。     图片来源:Lodestone Energy   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装机量为42MWp,超越了此前由天合光能供货、Lodestone Energy 建设的 Kohirā 农光互补项目,成为迄今为止新西兰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之一。预计年均发电量达69GWh,足以为约1万户家庭提供电力。该项目也是新西兰首个直接接入国家电网的光伏项目,将成为新西兰在可再生能源和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农业与清洁能源和谐共存:续写双赢新篇章   与之前的 Rangitaiki、Kohirā 等农光互补项目类似,Te Herenga o Te Rā 项目同样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创造了双重收益:光伏板既能源源不断生产出绿色能源,又能为羊群提供阴凉,避免羊群在炎热的季节中暑,提高小羊的存活率,增强草地在干旱时期的韧性。此外,羊群在光伏板下的自然放牧有助于维持草地生长,减少机械修剪、除草剂的使用,并降低碳排放。通过光伏电站建设,有效保护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充分挖掘了土地的农业价值,实现了农业与清洁能源的完美融合与和谐共存。   Kohirā 农光互补项目承租人和牧场主 Connor Dent 对这种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全程参与了Kohirā 项目的建设,亲身经历了项目从落地到实施的每个步骤,亲眼见证了农业光伏带来的双重益处,整个过程令他非常有成就感。     Lodestone首个农光互补项目Kohirā   图片来源:Lodestone Energy     备受认可,天合光能高质量产品助力零碳未来   Lodestone Energy 与天合光能长期合作,至今已经在新西兰建设Kohirā、Rangitaiki和Te Herenga o Te Rā 三个农光互补项目,组件总装机量约100MW。   Lodestone Energy 总经理 Gary Holden高度认可天合光能及其产品:“这是我们与天合光能的第三次合作。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中,组件效率至关重要。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采用i-TOPCon技术,具备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高可靠性和更低的度电成本,与我们建设耐用且高效能光伏农场的目标高度契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的首选。”   Holden补充道:“天合光能的高质量光伏产品、强大的供应链和现场支持是确保本项目成功的关键。Te …

本周,多家权威媒体点赞天合光能智能微电网、零碳园区、虚拟电厂、集中式、分布式等多场景解决方案【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证券时报、学习强国、每日经济新闻、青海日报、中国能源新闻网、青海新闻网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天合光能,点赞天合光能积极推动光储及场景融合,在集中式、分布式、智能微网、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绿色算力、绿电制氢氨醇等多领域走在前,打造青海乃至全国的绿色算力新标杆,助力淮安市打造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新样板,并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加速向全面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01   天合光能打造青海乃至全国绿色算力新标杆   日前,高纪凡在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生产发展推介会上指出,当前,天合光能和中国联通在青海共同打造的绿电智算微电网已经建成。下一步天合光能将致力于为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建设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在海西、海南和青海的其他地区构建用绿色风光储直供算力中心的新模式,把青海的绿色能源优势和绿色算力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在青海乃至全国的绿色算力新标杆。受到青海日报、青海新闻网等的全方位报道,并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转载。     青海日报刊发《为青海打造全国算电协同 创新示范区贡献天合智慧》。     02   天合光能助力淮安市打造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新样板   日前,天合光能与淮安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微电网和虚拟电厂为核心,共同推进城市能源体系的绿色化、低碳化变革,助力淮安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受到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能源新闻网等聚焦报道。     中国能源新闻网刊发《天合光能与江苏淮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03   天合光能以全面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此外,近日,天合光能发布面向沙戈荒大基地的高价值光伏产品解决方案。受到中国改革报、中国能源新闻网的高度肯定与深度报道。     中国改革报刊发《增量又增质 天合光能方案成“沙戈荒”更优选》。     报道指出,“沙戈荒”地区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天合光能通过优化光伏组件、跟踪支架和智能运维技术,满足了该地区严苛环境下的建设需求。其解决方案具备高可靠性、低度电成本和智能化运维等特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系统初始投资,提升了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此外,天合光能还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和能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电站的全生命周期价值。该方案不仅推动了“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行业提供了创新方向,得到了全球客户的认可。

重磅合作!天合光能携手青海省大通县共建200MW800MWh电网侧构网型储能电站

近日,天合光能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天合西宁北川200MW/800MWh电网侧构网型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构网型储能电站开发、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天合光能与大通县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电网侧储能技术应用、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助力西宁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系统构成与技术应用   该项目建设于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约100亩,毗邻黄家寨330kV变电站,电站包含磷酸铁锂电池集装箱储能系统、PCS升压一体舱、升压站及配套办公楼。项目采用电网侧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调节,增强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适应能力。   政企协同推进项目建设   天合光能负责项目开发、融资、建设及运营等工作。大通县政府为项目提供全周期支持,协助完成电网接入、项目建设工程等关键环节。双方表示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与生态保护责任,确保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符合国家环保及安全标准。   深化储能领域合作     此次合作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通过整合地方资源与企业技术优势,探索储能电站市场化运营模式。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优化区域电网结构,还将为西宁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双方将以该项目为起点,持续探索储能技术与电网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进一步深化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及绿电消纳等领域的合作。通过整合地方资源与企业技术优势,共同推动更多清洁能源配套项目落地,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本周,多家权威媒体聚焦报道天合光能成功制备全球首块808W组件,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瞭望、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能源报、界面新闻、环球网、时代财经、界面新闻等10余家传统媒体,与华夏能源网、世纪新能源、光伏产业网等20余家行业媒体聚焦报道天合光能,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十年磨一剑,成功制备全球首块210标准工业尺寸800W+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第31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并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新时代,引领行业向叠层组件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进一步夯实天合光能在新一代光伏产品技术上的领导地位。截至目前,单篇阅读量最高已达48万。   新华网刊发《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截至目前阅读量已达48万。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自2014年开始深入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2019年参与“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的设计、制备和机理研究”国家重点项目,在钙钛矿叠层技术领域实现累计申请专利331件。十年磨一剑,成功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新时代。   瞭望刊发《全球首块808W组件诞生,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     报道指出,该组件经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测试实验室认证,峰值功率达808W,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   学习强国刊发《十年磨一剑,全球首块808W组件诞生,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     采访中,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表示:“全球首块210标准工业尺寸800W+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的成功制备,意味着天合光能引领行业向叠层组件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进一步夯实了天合光能在新一代光伏产品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环球网刊发《天合光能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峰值功率突破800W》,截至目前单篇阅读量已达13.1万。     报道提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升已近天花板,开发效率更高的叠层电池成为产业新的关注点,钙钛矿叠层可以突破单结电池物理极限效率的天花板,使得理论效率达到43%。   中国能源网刊发《全球首块808W组件诞生,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     报道指出,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以其高效电池效率,将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风向标,实现由“硅基电池”向“叠层电池”的历史性跨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全新可能性。

天合光能发布极端气候解决方案,开创场景化解决方案新时代

3月26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光伏市场发展论坛”上,天合光能重磅发布极端气候解决方案,面向冰雹、强风、暴雪等极端气候环境,最大化保护光伏电站资产安全,以更高的系统价值和更安心的交付服务赋能客户。     据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博士介绍,天合光能极端气候解决方案以极御组件和智能跟踪双核驱动,高效防护频发的极端天气。极御组件玻璃厚度提升25%,抗能量冲击能力与传统同版型组件相比提升2.5倍。同时,创新边框设计强化组件载荷能力,进一步保障解决方案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跟踪系统搭载行业首推的支架级智慧云,配备自主研发的控制器TCU与NCU,集成了多种极端气候保护策略,结合智慧云平台的监测数据,实现电站的智能自动防护,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可靠性领先,极端气候解决方案守护光伏电站资产安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雹、强风、暴雪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影响范围广泛。根据为40个国家超100 GW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保险的GCube Insurance统计,2018年-2023年间,单由冰雹灾害导致的光伏资产索赔金额占比就高达54%。极端气候解决方案以更强的硬件结构设计、自动预警保护机制以及权威风险评估,守护光伏电站资产安全。极端气候解决方案正面最高可抗击直径55mm冰雹,在60°倾角保护下最高可抗击直径75mm冰雹。此外,解决方案提供短时冰雹气候预报,自动下达指令使得跟踪支架进入大角度保护姿态,无惧冰雹冲击。以冰雹灾害频发的美国德克萨斯州100MW光伏电站项目为例,冰雹灾害造成的年均光伏资产损失达469万美元,而使用极端气候解决方案,年均光伏资产损失可降低94%。   面对强风灾害,光伏资产需要具备更强的硬件结构设计和更敏捷的强风预警跟踪保护机制。在固定支架安装场景,极端气候解决方案通过双重紧固和三横梁安装设计,搭配极御组件高强结构创新设计,多重保障系统抗风能力,最高可承受+8000/-6000Pa风压,突破传统极限。在跟踪支架安装场景,天合跟踪支架搭配极御组件高强结构创新设计,机械载荷承载力达到+3600/-3000Pa,搭载的智慧云平台不仅实时风速监测,在触发保护风速时偏转到保护角度,更是采取分级保护策略,避险的同时最大化保障项目发电收益。   大雪灾害具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长、积雪厚度大的特点,导致电站组件坍塌或者支架变形。面对暴雪灾害,光伏资产需要更强的硬件结构设计和更智能的除雪方案。在固定支架安装场景,极端气候解决方案最高可抵御2.2米不均匀雪载。在跟踪支架场景,极端气候解决方案智慧云平台实时监测雪厚信息,运维人员可一键除雪,有效避免雪载对组件、支架质量威胁,同时提升运维效率,避免因积雪遮挡导致的发电量损失,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多维价值支撑,度电成本再降2.84% 在减少光伏资产损失的同时,极端气候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项目BOS成本和度电成本,提升发电收益。得益于极御组件i-TOPCon Ultra更高功率、更高效率、更高双面率,优异的低辐照性能和可靠性表现,综合发电能力更高,早晚及阴天时,能获得更高的发电量。而天合跟踪搭载SuperTrack智能算法,相比传统天文算法,通过融合AI、大数据技术,不仅能提升高散射辐照气候条件下的发电量,还减少复杂地势下的遮挡发电损失,满足多种项目场景需求。   以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光伏电站项目为例,天合光能极端气候解决方案不仅有效应对当地频发的冰雹天气,还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智能算法,为用户创造更高的价值——项目综合客户价值提升0.1652¥/W,度电成本降低2.84%。     权威认证,解决方案高效安装,安心交付 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光能卓越的可融资性获得了彭博新能源财经、PV Tech等海外权威机构的认可。天合光能的组件、支架产品通过了UL、DNV等第三方机构的可融资验证,获得了Kiwa PVEL、RETC、TÜV莱茵、TÜV南德、SGS、CGC等权威第三方机构的认证,为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有力背书。   此外,天合光能为客户提供覆盖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的安心、高效服务。极端气候解决方案创新应用支架工厂预安装与快速安装方案,提升安装效率和现场施工效率,如在采用压块安装方式时,可节工时省约28%。解决方案应用数字化智能监控平台,可以进行故障实时监测精准定位,售后及时维护保障无忧。此外,解决方案中组件和支架等核心部件都由天合光能提供,内部测试预先摸底,项目验证快速高效。统一的质保窗口,进一步提升售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极端气候解决方案的发布,是天合光能沙戈荒大基地高价值产品解决方案后的又一场景化解决方案,也是天合光能向全面解决方案进行转型的扎实一步。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以解决方案为引领,为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和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贡献天合力量。   欢迎莅临中国国际光伏创新应用展览会天合光能展台:A-008-2,一睹极端气候解决方案风采。  

本周,多家权威媒体点赞天合光能多维度引领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新华社、证券时报、中国工业报、中国建筑报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天合光能,高度肯定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为智能微电网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点赞天合光能达成全国首单ESG多指标挂钩贷款合作,在科技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上实现行业领先,以全面解决方案不断向“价值创造”转型,推动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天合力量。截至目前,单篇阅读量最高已达58.1万。   新华网刊发《重构电站设计及投资收益逻辑,天合光能重磅发布大基地解决方案》,截至目前阅读量已达58.1万。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是业内唯一一家提供组件+支架+储能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其TOPCon组件、支架和储能均已在沙戈荒大基地场景中有应用实例,得到了全球客户的高度认可。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耕光伏技术创新,以全面解决方案持续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天合力量。     证券时报刊发《响应上交所ESG指引 全国首单ESG多指标挂钩贷款业务落地》。     报道提到,在上交所指导下,天合光能与兴业银行签署了全国首单与ESG多项指标相挂钩的贷款利率优惠协议。双方在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人力资源发展、公司治理等维度达成共识,将天合光能ESG表现与贷款利率动态挂钩,预计可直接降低公司融资成本,让ESG绩效切实带来经济价值。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树立典范,也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ESG治理范式。   中国工业报刊发《全国人大代表高纪凡:大力发展智能微电网 优化新型储能招采规则》。     报道指出,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重点关注智能微电网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呼吁应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突破,充分释放智能微电网的产业潜能。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发挥新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微电网的发展,高纪凡还提出了包括推动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完善电价机制、优化备案并网程序、加大投融资支持、试点示范等五点建议。   中华建筑报刊发《技术引领 协同并进 中国光伏产业如何开辟“出海”坦途》。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高度重视国际化布局,产品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天合光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拥有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后30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并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和光伏领域首个中国科技发明奖。其至尊系列组件和开拓者1P跟踪支架一体化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西班牙瓦尔卡萨多光伏园项目,展现了卓越的产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