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春第一会”之际, 天合光能荣获殊荣

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2月5日,上海召开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在大会召开之际,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表彰了一批光伏新能源、国际贸易、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优质企业,天合光能子公司天合富家荣获虹桥“杰出贡献企业”。天合光能党委书记、副总裁蒋建峰上台领奖,天合富家副总裁王勇作为受表彰企业代表发言。     自2018年以来,上海连续8年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会上发布了《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正如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准确把握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实践要求,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不断提高政策服务的整体性、清晰性、便利性,一以贯之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进展,助力企业在沪实现更好发展。     王勇在发言中表示,公司将光伏与储能、新能源汽车、BIPV等多种应用场景结合,将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深度融入生活和生产领域,公司创新推出“光伏+金融”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和老百姓无忧畅享清洁能源体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展望未来,天合富家将继续发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的优质资源和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数字智慧能源,不断拓展业务范围,把业务覆盖至全国更多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   蒋建峰指出,陈书记的讲话振奋人心,上海把企业发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让我们更有信心,发展干劲更足。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聚焦惠企政策服务、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以及融资、人才等要素保障方面,持续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加油赋能,我们对此充满期待,天合光能将积极助推上海“光伏+”应用的全面推行,推进绿色工厂、零碳园区建设,为上海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更多天合力量。

开年大吉 1GW 多能互补项目并网,天合光能助力构建智慧能源解决方案

摘要: 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傲立大西北   近日,由天合光能供货的1GW“光伏+光热”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并网投产。项目总装机容量1GW,其中包括900MW的光伏电站和100MW的“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电站。天合光能凭借出色的整体智慧能源解决方案能力,为该项目提供了635MW的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助力项目实现高效、稳定的清洁能源供应。   项目全部并网投产后,“光伏+光热”的配置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发电,白天采用光伏发电,夜晚采用光热发电,促使发电出力平稳可控,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此外,光热储能电站还将有效发挥基础调节电源的调频调峰作用,与光伏电站共同形成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预计年均发电量约21.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5.8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50万吨,对保障当地能源供应、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天合光能为该项目提供的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采用了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电池技术,搭载210产品技术平台,组件最高功率可达到720W,效率高达23.2%,具备低衰减、高双面率和高可靠性等优势,即使在沙戈荒地区复杂且严苛的气候条件下,该组件仍能保持出色的发电性能,保障电站安全平稳运行。   本项目属于“光伏+光热”一体化清洁能源示范项目,也是天合光能在多能互补解决方案领域的一次有益探索。基于“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的宗旨,天合光能积极探索多场景“光伏+”模式,实现了光伏产品的全场景应用。针对各种应用场景的不同客户需求,提供精准性、差异化的解决方案,在保护环境,提供清洁电力的同时,为终端用户带来更多绿色科技体验和更高综合客户价值。     成立28年来,天合光能始终坚持用创新与智慧点亮清洁能源的未来。辞岁迎新,天合光能将满怀信心与期待,继续以卓越的技术和坚定的信念,深刻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的动力,用清洁能源的光芒照亮人类的未来,共建零碳美好新世界。

本周,多家权威财经媒体报道天合光能,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坚持技术创新的长期主义【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第一财经、财新、每日经济新闻、财富中文网、证券之星、新浪财经等国内外知名财经媒体,和中国日报社、凤凰新闻、顶端新闻等传统媒体,以及中国储能网、高工储能、能见等行业媒体相继报道天合光能,点赞天合光能坚持长期主义,以ESG为牵引,锚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并凭借210大尺寸硅片技术、储能业务等,引领光储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以技术创新驱动全球能源转型,高度肯定天合光能通过开创“本土化”推动“全球化”的模式,持续提升全球竞争力。   01   天合光能储能业务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品牌价值备受国际认可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与AMEA Power和浙江火电携手在埃及拟建超300MWh储能项目。   高工储能刊发《当出海成为必选题,如何制胜全球储能场景定制时代?》     报道提到,天合储能凭借全栈自研能力和全球交付体系,正在成为全球储能市场的引领者。   02   全球化布局+本土化运营,天合光能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通过开创“本土化”推动“全球化”的模式,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目标市场,成为光伏行业的全球化标杆企业,入选“第一财经研究院·2024中国企业全球化十佳企业”。   财新刊发《特别呈现|走近新加坡 探寻“新加坡奇迹”原因》。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210至尊组件助力新加坡建成60MW光伏项目并网发电,还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签署合作协议。   03   ESG牵引,天合光能坚持技术创新的长期主义   每日经济新闻刊发《请回答2024|辞旧迎新际,光伏大佬们都说了啥?》。     报道提到,2024年,天合光能在ESG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2025年,天合光能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推动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和行业标准的协同发展。   财富中文网刊发《价格战中的光伏业,为何都在发力ESG?》。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助理副总裁、集团风控兼ESG负责人吴肖指出,光伏行业价格战的加剧源于多方面因素,ESG标准和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差异化竞争优势。   04   天合光能210尺寸引领光伏全链条提质增效   证券之星刊发《天合光能210尺寸“破局”光伏产业:如何撬动全链条价值飞升?》,并被凤凰新闻、顶端新闻、新浪财经等转载报道。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通过210尺寸组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推动组件尺寸优化和行业标准提升,创造显著经济效益。   能见刊发《链主天合:“协同创新生态”让光伏进入全面崭新的210时代》。     报道指出,天合光能凭借210mm大尺寸硅片技术,助力行业实现平价化发展。 …

高海纯在达沃斯分享技术创新驱动能源转型的中国智慧

  当地时间1月21日,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高海纯在达沃斯受邀现场聆听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的特别致辞,并在圆桌讨论中呼吁全球合作推动能源转型。   高海纯表示,丁副总理的致辞高屋建瓴,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指引,与天合光能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我们期待与全球各方共同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塑造世界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重大全球性挑战。   高海纯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市场驱动和创新推动,并与政策引领有机结合。第一,设定长期稳定明确的“双碳”目标,在此之下制定多个阶段性规划,并转化为具体行动,真正让光伏领域值得投资;第二,打造一个友好的商业环境。中国具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拥有众多保障完备的工业园区,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建成具有世界级水准的工厂并真正专注于技术创新,推动太阳能组件在过去十年内成本降低了95%。   “我们推动太阳能真正做到了既便宜、又环保、还安全的‘不可能三角’!”高海纯说,我们有的项目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电力价格,每千瓦时电价低至1美分,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低的能源价格,为能源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背后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技术创新,“在过去30年中,我们30次打破世界纪录,将实验室电池效率从15%提升到27%以上,预计未来还有更高的提效空间,这才是成本降低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重磅合作 | 天合光能“光储+邮政”解决方案推动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

1月20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邮政江苏省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天合光能副董事长高纪庆与江苏邮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俞泽昕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会上,双方就合作的具体方向和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未来,天合光能与江苏邮政将携手共进,在零碳能源、绿色物流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协同。     此次合作是响应国家邮政局《关于推动邮政快递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重要举措。邮政快递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其基础设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通过在邮政园区和物流枢纽部署以“光伏+储能”为主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提升能源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物流配送环节,光储系统为电动车辆提供清洁、稳定的充电支持,减少碳排放,助力绿色物流发展。借助能源管理平台的智慧管控功能,实时监测和优化能源使用效率,提升邮政运营的智能化水平。     天合光能副董事长高纪庆首先对江苏邮政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俞泽昕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此次天合光能和中国邮政江苏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资源互补与互利共赢。未来,双方将共同在光储智慧能源、快递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高纪庆进一步表示,目前,天合光能正加速向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天合光能将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持续洞察客户需求,提供绿色能源系统和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天合光能将在分布式、集中式、新场景等各领域集中发力,培育光储及场景融合、智能微网、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绿色算力、绿电制氢氨醇等新增长极,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系统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