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22日,第40届欧洲太阳能光伏大会(EU PVSEC 2023)在葡萄牙里斯本召开。作为光伏行业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最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科技盛会之一,该大会吸引了全球光伏行业和研究机构的顶尖科学家和技术决策者,就技术开发、可持续发展以及光伏产品的效率等展开讨论。 天合光能首席科学家Pierre博士出席圆桌对话,分享了天合光能的领先产品以及产品可靠性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天合光能欧洲及中东非区产品解决方案和市场负责人Adele Zhao受邀参加行业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天合光能以先进的产品技术硬实力、绿色零碳工厂、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鼎力助推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零碳未来。 技术领先,天合光能全力打造高可靠产品 创新是推动光伏行业发展的关键。天合光能作为光伏行业领军者,始终走在技术创新前沿,25次打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世界纪录,其领先的光伏产品可以产生更多电力、提高光伏系统的整体可持续性,从而提供更大的客户价值。 在“推动光伏行业发展和提升光伏产品效率的前沿技术”主题圆桌对话中,天合光能首席科学家Pierre博士表示,组件生命周期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现有的光伏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天合光能注重打造高可靠性产品,最大限度地延长组件的使用寿命。至尊N型700W+系列产品以优异的表现通过了RETC等多项加严可靠性测试。今年,天合光能荣获TÜV莱茵全球首张海上光伏产品认证证书,是全球首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该证书的光伏企业;凭借至尊N型700W+优异的可靠性表现,天合光能第9年获评PVEL“最佳表现”奖项,位居行业首位。 Pierre博士表示,天合光能坚持技术领先路线,在PERC兴起之时就开始研究TOPCon技术,为N型产业化和整个行业快速进入N型新时代奠定基础。基于210先进技术平台及新一代N型i-TOPCon技术,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系列组件于今年8月实现量产,成为光伏行业首家实现TOPCon量产组件功率突破700W+大关的企业。 在技术创新引领下,210+N组件的产业化能力全面提升。会上,Pierre博士还分享了何为最优组件设计。天合光能已经推出大版型、中版型、小版型“黄金尺寸”组件。2024年至尊N型组件将持续升级,功率将分别可达710W和620W,延续了210至尊家族高效率、高功率、高发电量、高可靠性、低度电成本的核心优势,为终端客户提供更卓越的价值,也将继续引领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客户导向,以绿色制造、低碳产品服务终端 天合光能既是绿色能源的生产者,也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着力赋能绿色低碳的制造转型,注重组件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碳排放管控。2022年,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予的光伏组件LCA生命周期评估认证,实现生命周期低碳管理;同年,再获德国莱茵TÜV授予产品碳足迹认证,产品碳足迹表现领先行业。此外,天合光能注重产品的回收工作。自2010年开始成为PV Cycle的会员, 天合光能在PV Cycle的指导下对报废的光伏组件处理设计了一整套合规的处理方法,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天合光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产品本身,在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内发电量的同时,减少了产品的更换和回收需求。“小身材,更大能量”的至尊N型小金刚(Vertex S+)是天合光能集低碳理念和创新技术于一身之作。这款组件采用领先N型技术并叠加创新210R矩形硅片电池技术,最大输出功率达450W,与市面同类PERC组件相比,25年运行期间内可增加15.1%的发电量。天合光能非常注重产品可持续性,通过双玻设计取代塑料背板,该款组件有效降低生产中的碳排放量11%,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可回收性,显著提升客户价值。 天合光能以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硬实力,践行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全球共识。Adele在演讲中指出,零碳未来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天合光能将可持续发展镌刻入企业基因,一直深耕于“零碳实践”,近年来低碳成绩十分亮眼:2020年12月,天合光能成为全球首家获光伏行业全球首张UL及意大利EPD互认标志的企业;天合光能义乌工厂于2023年4月荣获2022年零碳工厂(I型)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家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天合光能获得“2022年度WWF气候创行者”奖,成为2022年度唯一一家获得该奖项的光伏企业。近日,天合光能荣获中国欧盟商会“脱碳领航者”大奖。 天合光能肩负“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使命,其高质量低碳光伏产品为全球绿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23年6月底,天合光能全球组件出货量累计超过150GW,累计生产清洁能源电力2025亿度,二氧化碳减排总量2.02亿吨,相当于植树110亿棵。天合光能并未满足于所取得的亮眼成绩,设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在2030年实现全球生产运营过程中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废物“零”填埋。 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主旋律,天合光能始终坚持用领先的技术制造更多优质高效产品为全球客户服务,提供更多经济价值。与此同时,天合光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引领全球能源变革,持续用绿色科技产品助力全球低碳,与全球伙伴共同呵护绿色家园,携手全球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Author Archives: raywang
储能智造 天合速度|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一行莅临天合储能滁州调研交流
2023年9月21日,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韩小琪一行赴天合储能(滁州)有限公司参观调研,天合储能(滁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涛一行陪同,双方对滁州基地的总体建设、产能布局、光储融合及生态合作等领域进行洽谈。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由中国能建联合天合光能和宁德时代共同发起,是致力于构建新型储能技术、产业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的平台。天合储能滁州基地持续创新、提供领先的储能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此次双方进行深入交流,旨在加快实现新型储能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 来访当天,天合储能滁州基地总经理张春涛对韩小琪副秘书长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带领调研团一行走进滁州基地的展厅,讲解天合储能在储能板块的总体布局,包括基地生产建设、产能布局、光储融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就滁州超级工厂的产线管理、精益制造、质量管理及高效交付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张春涛表示,天合滁州基地创造了“天合速度”,亦是“滁州速度”,从一片荒芜的草地到第一块电芯下线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天合储能在研发、产业、应用三端发力,保障电芯产品的全面量产及高效交付。在研发端打造天合储能安徽研发中心最先进的研发中心和中试线;在产业端打造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基地与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储能制造基地;在应用端打造光储应用示范项目和天合零碳产业园,为安徽省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韩小琪联盟副秘书长对滁州基地产线的高度自动化、先进设备及严苛的质量管控表示充分肯定。他希望天合储能能够依托天合光能的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为终端用户提供高价值的产品与服务。 洽谈最后,双方就如何更协调、更高效地推进产业链融合展开探讨。未来,天合储能将坚持四链融合的理念,携手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建设共赢的储能生态,共同助力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零碳屋顶N时代 | 德国高端社区新选择,至尊N型小金刚凭何脱颖而出?
大满贯!天合光能包揽中国企业500强等多项荣誉
9月20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天合光能包揽了此次系列榜单天合光能所属领域的所有荣誉,实现“大满贯”! 天合光能凭借卓越的科技创新能力、领先的全球化水平、稳健的财务指标以及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中的贡献,同时荣膺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跨国公司100大、中国大企业创新100强、202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今年以来,天合光能已先后荣获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财富》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福布斯(中国)中国企业跨国经营50强。 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报道,尽管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遭受超预期因素的冲击,我国大企业坚持稳中求进,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展现出很强的发展韧性,并呈现出一些亮点,2023年中国企业500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入围门槛连续21年提高,研发投入与研发强度持续提升,参与标准制定活跃度提升。中国企业500强是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按国际惯例组织评选、发布的中国企业排行榜。由企业自愿申报并经第三方确认,依据企业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按年度排出,在此基础上通过与世界企业500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做久的对策建议。 天合光能始终以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推动行业向前发展。2022年,天合光能全年经营收入同比增长91.2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3.97%,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23.89%,基本每股收益较上年增长97.70%,总资产同比增长41.6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增长53.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41.19%。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全面开花,光伏组件主业业务收入增长83.47%,光伏系统增长121.74%,智慧能源增长159.30%。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天合光能210大尺寸组件出货量全球第一,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50GW,相当于6.5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110亿棵树。累计申请专利超过3200件,主导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41项。与此同时,全球化是天合光能的战略,近年来引进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公司在瑞士苏黎世、美国费利蒙(硅谷)、美国迈阿密、新加坡、阿联酋迪拜设立了区域总部,并在马德里、墨西哥、悉尼、罗马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和分公司,在泰国、越南建立生产制造基地,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合光能始终坚持创新、品牌、全球化三大战略,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拉美市场再获突破,天合跟踪再签108MW哥伦比亚订单
近日,天合跟踪与中国电建 签订拉美地区哥伦比亚泰普伊光伏电站跟踪支架供货协议,将为其提供108MW智能跟踪系统,其中包含开拓者1P智能跟踪支架、智能算法、以及智慧云平台系统。 泰普伊光伏电站位于哥伦比亚西北部的安蒂奥基亚省,由哥伦比亚第一大发电公司麦德林电力公司开发建设,中国电建承接EPC,主要包含光伏电站的设计、供货、施工与安装调试。项目100%使用跟踪支架,由天合跟踪独家供货。 开拓者1P是天合跟踪针对平坦地面开发的经济型较高的单排单点驱动的1P跟踪支架,较长的单排支架南北向长度使得单兆瓦容量的驱动和控制器数量继续保持最优,桩基数量少,对清洗机器人更加友好。应用了双边阻尼系统解决单点驱动长支架的风振问题。 天合的智能跟踪控制系统是由“设备+算法+平台”构成,包括支架控制器TCU、智能跟踪算法SuperTrack、支架监控平台Trina Smart Cloud。可在常规跟踪系统的基础上额外提升3%-8%的发电量,同时满足项目运营期间支架侧精细化监控的需求,降低客户运维成本、降低发电损失、促进资产保值。 拉丁美洲是跟踪支架重要的市场,根据全球知名咨询公司标普全球S&P Global统计,拉丁美洲地面光伏站点中80%以上使用跟踪支架,市场渗透率远高于全球平均值45%,也是天合跟踪重要的战略目标市场。哥伦比亚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光伏发展潜力巨大,此次项目合作对天合跟踪进一步深耕拉丁美洲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最先进的智能跟踪技术引入当地,提供完善的方案设计、交付及售后服务,天合跟踪将进一步助力拉美地区光伏项目发展,为当地增添更多绿色能源。
天合光能应邀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
9月17日,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柬埔寨首相洪玛奈、老挝总理宋赛、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越南总理范明政、印度尼西亚副总统马鲁夫、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普坦、东盟秘书长高金洪,以及中国、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工商界代表等约1200人出席,天合光能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杨晓忠应邀参会并发出“天合之声”。 李强表示,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凝结着各方的共同努力,当中有其本质的内核和贯穿始终的主线,这就是习近平主席精辟概括的“亲、诚、惠、容”四个字。这四个字既是中国周边外交方针的基本取向,也是睦邻友好的相处之道,更是我们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法宝。我们要在践行这四个字上下更大功夫。 一是更好地践行“亲”字,进一步深化感情交融。中方愿同东盟扩大文化、旅游、青年等领域合作,不断增进人民相知相亲。二是更好地践行“诚”字,进一步夯实信任根基。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重信守诺开展各领域合作。三是更好地践行“惠”字,进一步拉紧利益纽带。中方愿扩大进口东盟国家优势特色产品,构建更加稳定、畅通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四是更好地践行“容”字,进一步扩展开放胸襟。中方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发展战略更好对接。 杨晓忠与各界嘉宾广泛交流沟通,并在中国-东盟商界领袖论坛暨纪念峰会20周年大会特别对话活动上发言。杨晓忠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已经连续举办二十年,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天合光能全球化领先,很早就在泰国、越南建立光伏产品制造基地,在东盟相关国家开发建设光伏电站。我们注意到中国和东盟正在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旨在拓展数字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新兴领域的互利合作,为区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我们愿意积极参与其中,并贡献天合光能的智慧和力量。
高纪凡再度做客央视,与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共同《对话》“苏大强”
2023年9月16日,央视《对话》栏目“经济新担当”系列节目播出,对话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揭开“江苏制造的密码”。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再次受邀,讲述创新对于“江苏制造”的重要性。 “‘苏大强’我们一般江苏人不太用。我认为这其中透露着对江苏的喜爱,同时更多的是期待。经济上要强、百姓要富、环境要美、社会文明程度要高,‘强富美高’,这是总书记给(江苏)擘画的蓝图,强是摆在首位的。” 信长星表示,江苏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沃土,既要帮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也要聚焦五个产业,力争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再打造十个左右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集聚发展的强磁力场。一旦产业风口到来,江苏必须在这些赛道上有一席之地,要有新作为、新贡献。 高纪凡表示,光伏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22年,江苏光伏产业工业产值超过8500亿,占据全国40%,江苏光伏产业的专利申请量超过25000件,排在全球第一位。“江苏省提出进一步加强产业链的创新工作,天合光能责任在肩、继续努力。天合光能作为光伏产业的一个链主企业,累计研发投入超260亿元。我们不仅把天合自己的创新持续地走高走强,还和产业链的主料链、辅料链、设备链的企业进行创新协同。” 天合光能以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搭建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公司搭建了以海内外优秀科研人员为骨干的技术创新队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居中国光伏行业领先地位。至今,天合光能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5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先后获得中国光伏行业首个中国工业大奖和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同时入选路透社评选的《全球能源转型TOP100创新者》名单,这是中国唯一一家入选该名单的企业,同时也是亚太地区为数不多的入选企业之一。 多年来,天合光能致力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位于江苏常州的全球总部为基点,积极在宿迁、盐城、淮安、扬州等江苏多地布局光伏产业,服务南北共建,共筑产业高峰,坚守实体经济,以集群强链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长三家一体化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天合力量。 展望未来,天合光能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以合作开放的态度汇聚各方力量,引领行业发展,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Amazing!外国政党代表团点赞天合光能
9月12日,中联部携外国政党代表团等80名外宾走进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以下简称“天合光能”),实地了解青海持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成效,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在青海大地变为美好实践的生动场景。 外国政党代表团参观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 天高云淡,秋意渐浓,走进天合光能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车间,这是目前国内先进的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外宾们先后了解了公司发展历程、全球布局、产能规划、荣誉专利、青海大基地建设等内容,并就光伏与农业互补项目与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 “戈壁上原来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因为光伏的架构减少了地表水分的蒸发。而且,每月清洗面板的水对草地有一定的滋养作用,加上光伏板本身的遮蔽性,土壤涵水能力提高了,植被逐渐恢复。生态的修复改善也为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只40公斤的成年藏羊,一天可以吃掉五公斤草料,2000只羊可以承包十平方公里,这些羊不但能除草,养肥了之后还能卖钱,所以有了’光伏羊’的美誉。” 天合光能材料事业群总裁,青海大基地总裁仝斌详细向外宾介绍公司的发展情况,天合光能是首家在科创板上市的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以及智慧能源的光伏企业,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近年来引进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目前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是西宁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今年8月,天合光能青海大基地实现拉晶、切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项目全面贯通,加速形成N型一体化产业布局,产出的210高效电池投用于新一代至尊N型700W系列组件,高效210+N引领光伏行业步入700W+时代!。 当看到“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光伏羊”生动场景,来自代表团成员约瑟法·图伊马激动地表示,“斐济的国土面积很小,但太阳能资源丰富,我们国家的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家用及小型企业使用,没有大规模的太阳能电站。这种‘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立体化发展模式非常好,是当前斐济非常需要的发展技术和模式。” 天合光能品牌负责人王建辉向外国政党代表团介绍公司全球化布局 在天合光能展厅中,挂着一幅天合光能全球项目布局图,外宾们纷纷驻足,手指着自己家乡的位置,介绍着自己从何而来。来自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布里看着天合光能的全球化布局感慨道:“以为地处高原的青海比较偏僻,没想到在清洁能源和光伏产业方面遥遥领先。” 在崭新明亮的5GW N型i-TOPCon高效组件车间,天合光能技术员们在屏幕前调整生产参数,接到指令后,全自动生产线上机械手快速响应,通过18道光伏组件工艺流程,一块能够并网发电的完整组件诞生了……外国政党代表团鼓掌为天合点赞,“Amazing!” 从光伏产品的研发生产再到应用,百里之外,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摊上,绵延数公里的“光伏海洋”正源源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将其转化为人们需要的电能;从一块块超高纯度的多晶硅到一排排“向阳而生”的光伏板,在持续开展技术革新的光伏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青海的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天合光能建立了完善的光伏全产业链,打造出千亿光伏制造产业基地,正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东西部协作的标杆。 天合光能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杨晓忠和外国政党代表团 “天合光能作为全球知名光伏企业,依托青海绿电优势,构建‘清洁能源+’全产业链条,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聚力赋能。”天合光能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杨晓忠表示,期待与各国在清洁能源等方面进行合作,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
顺时而谋 光储融合丨天合储能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亮相,高价值助力工商储升级发展
2023年9月15日,首届中国工商业储能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全国各地新能源投资商、EPC公司、科研机构共襄盛会,业内权威专家、业主单位及储能行业龙头企业齐聚。天合储能专家受邀出席,解析在工商业场景下的光伏融合模式,并分享天合储能的工商储解决方案,新一代光储系统以创新引领工商业变革!预计10月,天合储能将重磅发布针对工商业场景的储能产品。聚焦光储融合引领工商业能源转型,共话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政策双轮驱动 ,工商业储能爆发在即 《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工商业储能累计装机可达到11.5GW。其中,美国和中国将成为两大主要市场,合计装机量占比预计将超过全球的50%。 2023年上半年,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的急剧上升以及峰谷电价差进一步拉大,全国工商业储能出货量超3GWh,全年累计出货量预计超过8GWh,工商业储能迎来“增长元年”。放眼未来,伴随代理购电、税收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倾斜,工商业储能未来势必迎来爆发式增长。 大会现场,天合光能中国区分销技术负责人史伏龙表示,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19个省的平均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度。仅考虑峰谷价差,以浙江省为例,在“两充两放”的情况下,部分项目的收益率(IRR)已经超过14%。未来,伴随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日益完善,工商业储能的盈利模式也必将变得更为多元。 有“芯”更安心,天合工商储产品即将面市 目前,我国工商业储能市场刚刚兴起,火爆的市场背后还存在诸多挑战:电芯品质良莠不齐、设备系统安全性能存疑、长期收益难以保障。为了解决这些痛点,天合储能即将推出全新一代工商业储能产品,利用技术优势为安全护航,真正赋能客户高收益价值。基于自身雄厚的研发制造实力,天合储能工商储解决方案将会为客户带来更安全的保障、更具长期性的收益。 在核心研发生产能力上,作为有 ” 芯 ” 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凭借垂直全面的战略布局,通过技术突破不断推动储能度电成本快速下降。同时依据市场需求,推动细分场景下的产品创新。目前,针对中小型制造企业厂房、传统高耗能行业、水务行业、以及光储充车站等特殊场景,天合储能都能够针对行业痛点,提供定制化的产品解决方案。 基于对收益模式及收益率、安全保障等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10月底,天合储能工商业储能新品将重磅发布。以打造行业领先的分布式光储解决方案为指引,天合储能将基于高效率储能、高功率组件、高可靠支架,在勘察设计、调试交付、施工运维、云端管理全流程提供一站式细化服务,赋能用户侧工商业储能多场景应用,助力分布式工商业场景绿色升级。 秉持“创新引导、品质为本、服务至上”的企业理念,天合储能顺应中国工商业绿色发展浪潮,以更成熟可靠的产品引领行业发展。新一代天合储能工商业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也将为整个行业竖立标杆,促进工商业储能高质量发展。
天合光能荣登福布斯(中国)中国企业跨国经营50强
2023年9月14日,福布斯中国推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50强”,天合光能凭借在全球市场的出色表现荣登榜单。 福布斯认为,尽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在加剧,但在过去一年里,50家中国企业的海外收入呈现出惊人的41%的逆势增长。今年入选的公司主要集中于汽车、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高附加值,且中国本土已在产业技术端占据优势的领域。今年入选的50家企业过去一年的海外业务收入总和超过2万亿元,其中光伏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收入占比过半。 由中国技术驱动的产品正在重塑全球市场价值链,使得过去强调劳动力要素的Made in China模式正在演变为以创新为导向的全球化经营策略。由技术与品牌驱动的全球化经营理念,正逐渐成为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出海的特性。 本次福布斯研究样本覆盖市值超过百亿的国内上市企业,包括A股、H股、海外上市中概股等以及部分在全球竞争中位居产业前列的大型非上市公司。通过对公司经营业绩(包括企业营收、净利润及其增长率、ROE等基础财务指标)、海外市场参与度、业务成长性及收入占比以及2020年至今股价表现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50家实现全球化稳健扩张的中国公司。 天合光能创立于1997年,始终秉承创新、品牌、全球化三大战略,推动引领行业发展。多年以来海外营收占比超过50%。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近50%。外贸发展也整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3年6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超150GW,其中210组件出货量超75GW,居全球第一。天合光能业务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多地设立了区域总部和分公司,在泰国、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全球雇员超过3万人,引进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高层次管理和研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