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储能全球首发Elementa金刚3,度电成本降低12.5%,定义市场化储能新范式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天合储能(展位号:A4-A313)全球首发Elementa金刚3基于大容量电芯的技术平台,通过能效、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打造“不可能三角”,从电芯到Pack到整舱全面的安全升级,以更安全可靠的系统、更清晰的收益、更灵活的场景,定义市场化储能新范式。   天合储能展会同期还发布了山东实证基地运行数据,用500天真实运行记录验证了Elementa金刚系列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表现,电网侧实测能量效率也高达87.13%,契合国内储能市场与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充分保障电力市场化下客户最大收益优势,展示了天合储能作为多元场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领军者地位。     全球首发Elementa金刚3大容量技术,超高经济性定义储能新范式   本次展会,天合储能重磅发布Elementa 金刚3大容量平台技术,成为整个展会的焦点,吸引了无数观众驻足围观。天合储能新一代Elementa金刚3在系统安全可靠、全生命周期收益性等方面做了全面提升,可以满足未来电力市场化交易的主流场景需求。     新一代Elementa金刚3搭载500Ah+大容量电芯,引领7MWh+能源新时代。同时通过提升能量密度、能效和全生命周期吞吐量,相比上一代产品,度电成本LCOS降低12.5%。同时,系统采用紧凑的肩并肩与背靠背设计,占地面积节省11.3%;一键场站升级和实时监控功能,可提升运维效率90%;整柜运输方案,降低物流风险,缩短交付周期。Elementa金刚3解决方案不仅适配多场景交易需求,也大大促进场站降本增效,为客户带来更高的经济价值。   天合储能始终把安全作为储能行业的生命线。Elementa金刚3通过优化电芯材料、搭配Pack级气体消防设计、同时结合三明治舱体结构设计,可实现2h整舱终极防御。同时通过智能监测预警实时检测电压、温度、容量等多指标变化趋势,为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保驾护航。目前,天合储能也已实现全球10GWh电站零事故安全运行验证。   天合储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使产品满足在高海拔、低气温、强风沙等极端环境的需求,并通过产品和技术赋能的全球本地化服务能力,使解决方案可匹配的场景更加灵活和多元化,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肥城实证数据发布,电网侧实测能量效率高达87.13%   作为行业领先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本次展会重磅发布的还有天合储能肥城实证基地运行数据。   天合储能通过详实的运行数据,向行业展示项目安全性能优、运行效率高、收益能力强等核心亮点。实证基地采用天合自研自产电芯的Elementa金刚储能电池舱,搭配智能预警平台和三级防护体系,累计运行500+天保持“零安全事故”纪录。   实证数据显示,储能电站运行效率高,在行业有着领先的充放电表现。整站含辅助用电35kV电网侧单次循环能量效率为87.13%,电池舱的直流侧效率为95.12%,在山东电网的调频、调峰应用中,电站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显著。   天合储能产品研究院副院长盛赟博士表示,在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市场中,肥城二期电站可以通过精准的峰谷套利和容量补偿机制,稳步实现高年收益,是市场化应用的典范。今天发布的实证数据,不仅是天合储能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我们对客户承诺的兑现,是天合储能以实证数据推动行业透明化、标准化的郑重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ESIE展会也同期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天合储能也强势入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榜单”,充分彰显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实力的综合实力,也凸显其超强的全球竞争力。   面向未来,天合储能将持续深耕场景、融合技术创新,坚持全球服务,以更优质的储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赋能不同应用场景的多元化需求,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天合力量。

时隔半个月,天合光能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再破世界纪录,致力于率先实现叠层电池产业化

今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再破纪录,其自主研发的210mm大面积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经德国夫琅禾费太阳能研究所下属的检测实验室(Fraunhofer ISE, CalLab)第三方独立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31.1%,不仅创造了大面积叠层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而且首次在210mm工业级电池尺寸上实现超过31%的电池效率,第32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也标志着天合光能在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领域从电池效率到组件功率的全面突破。   此次最新成果基于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210×105 mm²大面积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底电池,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层电池制备。研发团队运用全流程可量产化工艺,重点攻克了绒面基底钙钛矿大面积成膜、顶底电池匹配、界面钝化等关键技术,降低光电损失,继2024年在小面积最高电池效率达到34.2%之后,天合光能在大面积叠层电池的效率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十余年来,天合光能将目光牢牢锁定晶硅转化效率的“天花板”,开启一场“效率革命”,正在加快推动以钙钛矿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30%的理论极限值是晶硅材料“一眼到头”的屏障,而钙钛矿叠层可以突破单结电池物理极限效率的天花板,理论效率可达43%以上,具有比晶硅更高的提升空间,同时,钙钛矿电池拥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将在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BAPV(屋顶光伏)+BTPV(建筑光伏应用)等领域大显身手。   叠层电池技术突破单结晶体硅电池效率极限,是迈向新发展阶段的关键方向。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聚焦大面积可量产工艺,研制出了已知尺寸最大的工业级叠层电池,这是继上个月宣布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之后,在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我们十分有信心在未来实现更多技术突破,并率先实现叠层电池产业化,引领光伏行业从晶硅时代走向钙钛矿叠层技术时代。

清洁能源与农业双赢: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打造新西兰农光互补里程碑

近日,由天合光能供货、Lodestone Energy 建设的新西兰光伏园Te Herenga o Te Rā 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新西兰奥波蒂基区的怀卡托河沿岸,是天合光能和 Lodestone Energy 合作的第三个农光互补项目,再度彰显天合光能坚定推动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的承诺。项目自2023年开始建设,得益于两家长期合作伙伴的紧密配合,于2024年年底提前竣工。     图片来源:Lodestone Energy   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装机量为42MWp,超越了此前由天合光能供货、Lodestone Energy 建设的 Kohirā 农光互补项目,成为迄今为止新西兰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之一。预计年均发电量达69GWh,足以为约1万户家庭提供电力。该项目也是新西兰首个直接接入国家电网的光伏项目,将成为新西兰在可再生能源和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农业与清洁能源和谐共存:续写双赢新篇章   与之前的 Rangitaiki、Kohirā 等农光互补项目类似,Te Herenga o Te Rā 项目同样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创造了双重收益:光伏板既能源源不断生产出绿色能源,又能为羊群提供阴凉,避免羊群在炎热的季节中暑,提高小羊的存活率,增强草地在干旱时期的韧性。此外,羊群在光伏板下的自然放牧有助于维持草地生长,减少机械修剪、除草剂的使用,并降低碳排放。通过光伏电站建设,有效保护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充分挖掘了土地的农业价值,实现了农业与清洁能源的完美融合与和谐共存。   Kohirā 农光互补项目承租人和牧场主 Connor Dent 对这种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全程参与了Kohirā 项目的建设,亲身经历了项目从落地到实施的每个步骤,亲眼见证了农业光伏带来的双重益处,整个过程令他非常有成就感。     Lodestone首个农光互补项目Kohirā   图片来源:Lodestone Energy     备受认可,天合光能高质量产品助力零碳未来   Lodestone Energy 与天合光能长期合作,至今已经在新西兰建设Kohirā、Rangitaiki和Te Herenga o Te Rā 三个农光互补项目,组件总装机量约100MW。   Lodestone Energy 总经理 Gary Holden高度认可天合光能及其产品:“这是我们与天合光能的第三次合作。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中,组件效率至关重要。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采用i-TOPCon技术,具备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高可靠性和更低的度电成本,与我们建设耐用且高效能光伏农场的目标高度契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的首选。”   Holden补充道:“天合光能的高质量光伏产品、强大的供应链和现场支持是确保本项目成功的关键。Te …

本周,多家权威媒体点赞天合光能智能微电网、零碳园区、虚拟电厂、集中式、分布式等多场景解决方案【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证券时报、学习强国、每日经济新闻、青海日报、中国能源新闻网、青海新闻网等权威媒体相继报道天合光能,点赞天合光能积极推动光储及场景融合,在集中式、分布式、智能微网、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绿色算力、绿电制氢氨醇等多领域走在前,打造青海乃至全国的绿色算力新标杆,助力淮安市打造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新样板,并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加速向全面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01   天合光能打造青海乃至全国绿色算力新标杆   日前,高纪凡在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生产发展推介会上指出,当前,天合光能和中国联通在青海共同打造的绿电智算微电网已经建成。下一步天合光能将致力于为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建设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在海西、海南和青海的其他地区构建用绿色风光储直供算力中心的新模式,把青海的绿色能源优势和绿色算力优势结合起来,打造在青海乃至全国的绿色算力新标杆。受到青海日报、青海新闻网等的全方位报道,并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转载。     青海日报刊发《为青海打造全国算电协同 创新示范区贡献天合智慧》。     02   天合光能助力淮安市打造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新样板   日前,天合光能与淮安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零碳园区、智慧能源微电网和虚拟电厂为核心,共同推进城市能源体系的绿色化、低碳化变革,助力淮安市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受到证券时报、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能源新闻网等聚焦报道。     中国能源新闻网刊发《天合光能与江苏淮安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03   天合光能以全面解决方案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此外,近日,天合光能发布面向沙戈荒大基地的高价值光伏产品解决方案。受到中国改革报、中国能源新闻网的高度肯定与深度报道。     中国改革报刊发《增量又增质 天合光能方案成“沙戈荒”更优选》。     报道指出,“沙戈荒”地区是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区域,天合光能通过优化光伏组件、跟踪支架和智能运维技术,满足了该地区严苛环境下的建设需求。其解决方案具备高可靠性、低度电成本和智能化运维等特点,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系统初始投资,提升了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此外,天合光能还利用AI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和能效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电站的全生命周期价值。该方案不仅推动了“沙戈荒”地区新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也为行业提供了创新方向,得到了全球客户的认可。

重磅合作!天合光能携手青海省大通县共建200MW800MWh电网侧构网型储能电站

近日,天合光能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开发建设天合西宁北川200MW/800MWh电网侧构网型储能电站项目。签约仪式上,双方围绕构网型储能电站开发、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协同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天合光能与大通县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电网侧储能技术应用、打造绿色低碳园区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助力西宁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系统构成与技术应用   该项目建设于大通县北川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约100亩,毗邻黄家寨330kV变电站,电站包含磷酸铁锂电池集装箱储能系统、PCS升压一体舱、升压站及配套办公楼。项目采用电网侧构网型储能技术,通过智能化控制实现电力系统稳定调节,增强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适应能力。   政企协同推进项目建设   天合光能负责项目开发、融资、建设及运营等工作。大通县政府为项目提供全周期支持,协助完成电网接入、项目建设工程等关键环节。双方表示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与生态保护责任,确保项目建设与运营过程符合国家环保及安全标准。   深化储能领域合作     此次合作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原则,通过整合地方资源与企业技术优势,探索储能电站市场化运营模式。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优化区域电网结构,还将为西宁市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双方将以该项目为起点,持续探索储能技术与电网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进一步深化在技术研发、产业链协同及绿电消纳等领域的合作。通过整合地方资源与企业技术优势,共同推动更多清洁能源配套项目落地,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

本周,多家权威媒体聚焦报道天合光能成功制备全球首块808W组件,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瞭望、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能源报、界面新闻、环球网、时代财经、界面新闻等10余家传统媒体,与华夏能源网、世纪新能源、光伏产业网等20余家行业媒体聚焦报道天合光能,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十年磨一剑,成功制备全球首块210标准工业尺寸800W+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第31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并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新时代,引领行业向叠层组件产业化迈出重要一步,进一步夯实天合光能在新一代光伏产品技术上的领导地位。截至目前,单篇阅读量最高已达48万。   新华网刊发《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截至目前阅读量已达48万。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自2014年开始深入布局钙钛矿叠层技术,2019年参与“钙钛矿/晶体硅两端叠层太阳电池的设计、制备和机理研究”国家重点项目,在钙钛矿叠层技术领域实现累计申请专利331件。十年磨一剑,成功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的新时代。   瞭望刊发《全球首块808W组件诞生,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     报道指出,该组件经TÜV南德意志集团(TÜV SÜD)测试实验室认证,峰值功率达808W,成为全球首块功率突破800W门槛的工业标准尺寸光伏组件产品,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在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   学习强国刊发《十年磨一剑,全球首块808W组件诞生,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     采访中,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表示:“全球首块210标准工业尺寸800W+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品的成功制备,意味着天合光能引领行业向叠层组件产业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进一步夯实了天合光能在新一代光伏产品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环球网刊发《天合光能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峰值功率突破800W》,截至目前单篇阅读量已达13.1万。     报道提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晶体硅电池的效率提升已近天花板,开发效率更高的叠层电池成为产业新的关注点,钙钛矿叠层可以突破单结电池物理极限效率的天花板,使得理论效率达到43%。   中国能源网刊发《全球首块808W组件诞生,天合光能开启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组件产业化新时代》。     报道指出,钙钛矿/晶体硅叠层技术以其高效电池效率,将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的风向标,实现由“硅基电池”向“叠层电池”的历史性跨越,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开辟全新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