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光伏组件迅速进入到了600W+时代,尺寸和重量增加对跟踪支架带来了更严苛的挑战。相较于常规跟踪,适配600W+的智能化跟踪支架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技术升级、加强测试?4月15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光伏们承办的《中国光伏市场开发论坛》上,天合跟踪支架全球事业部研发负责人全鹏做了详尽、专业的分析。全鹏介绍到, 支架最常见的失效模式有多种,比如静力失效,方管立柱的强度破坏,螺丝孔撕裂等;风速过大时,支架发生的颤振、涡振、弛振对结构产生的破坏,以及疲劳破坏,螺栓松动等。 总结来说,超高功率组件带来的跟踪支架长度、宽度、高度显著增加,对跟踪支架提出了五项关键的挑战: 一、组件尺寸增大对檩条设计的挑战 檩条是连接组件和支架的连接件,随着600W+组件尺寸的增大,大组件的变形和载荷过大的问题对檩条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适配600W+支架檩条在设计和材料上非常注意。天合跟踪在设计支架结构的时候,会与210组件进行100次以上的机械载荷测试,来保证组件与支架安装的可靠性。 二. 支架所承受的静态风荷载增加 支架所受到的静态载荷,包括风吸/压、风扭,和组件的面积、长度成正比关系;同时组件变大会导致组件中心的位置变高,这会增大来流风速,也会增强地面效应,使支架局部受到的静态风荷载进一步增大,从而更容易产生静力失效。 三、支架振动响应(DAF)增大 风对支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静态风载荷,还体现在支架的振动响应上。一方面组件面积的增大使组件受到的气动力和气动力矩增大,从而支架结构更容易发生颤动;另一方面大组件质量的增加导致了支架单位长度转动惯量的增大,大组件宽度增加也导致相同组串数时支架自由扭转长度增加,从而降低了支架的扭转固有频率。当固有频率降低时,支架的振动响应会进一步增强。对于支架的结构计算来说,这种振动响应会用通过动态放大系数,也就是DAF来反应。这通常是一个大于1的系数。因此,当振动响应增大时,支架所受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也会随之增大。 四、临界风速大幅降低 临界风速是指保证支架不发生颤振和大幅振动的最小风速,临界风速降低,支架更容易发生大幅扭转振动与风致失稳。风致失稳及载荷过大导致的风致破坏,是目前跟踪支架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 五、如何实现双面组件最大化发电量增益 面对大尺寸双面组件,跟踪支架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影响发电的关键要素,如气象条件、地势条件、中心轴高度,檩条高度,主轴尺寸,地面反射率,排间距,中央间隙等,来争取实现双面组件的最大化发电量。这需要基于光伏发电量模型,从结构优化设计和算法方面进行技术研究。 风致破坏,如何破局? 对于以上一至四项,可以总结为大组件应用下更容易因为风致破坏(静态破坏和动态破坏)导致跟踪支架结构失效。跟踪支架企业需要从更优的设计、更严苛的测试标准、大组件与跟踪支架的匹配度测试等方面进行改进,加强跟踪支架的可靠性。如何破局?全总在会上分享了天合跟踪的研发经验。在风荷载问题上,由于现行的标准都是基于高层建筑标准,并不适用于以扭转模态主导的跟踪支架结构。所以天合跟踪与CPP,RWDI等权威风工程咨询机构合作,获取关键抗风设计参数,建立公司级风荷载数据库,建立适合光伏系统的风洞试验能力,从而优化设计,提升跟踪支架产品的可靠性。同时,天合跟踪还建立了自己的部件级仿真实验室,针对产品的特殊环境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力学性能和环境耐久性测试。更值得一提的是,天合拥有PVST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及超16GW的600W+大组件出货经验累积,使得天合跟踪有机会进行系统性适配性测试和实地数据分析,为跟踪支架的可靠性和设计优配性提供了保障。 软件算法如何让双面组件实现发电量增益最大化? 天合跟踪在智能算法方面处于全行业的领军地位,致力于开发出跟踪支架的最大价值。常规天文跟踪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发电量较固定支架高10%以上,而天合智能跟踪算法(STA)和智能逆跟踪算法(SBA)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跟踪系统发电潜力。STA可使组件在阴雨天气时智能计算最佳组件倾角,使组件接收更多的散射辐照,这样即使在阴雨天,智能算法也能保证每一时刻的光伏电站都处于最大发电量的状态。 SBA在复杂地势,比如带有坡度的场景下提高发电量非常明显。在坡度的地形下,常规逆跟踪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而SBA通过微遮挡逆跟踪模型,独立控制每一排支架,来减少遮挡和漏光现象,从而提高坡地光伏的发电量。 天合与CGC做过为期一年的实证测试,数据显示,使用智能算法会使光伏全站级发电量比常规天文跟踪系统再高出3.06%。
Category Archives: 新闻
再传喜报!天合光能宿迁和盐城基地双双成为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拟入围名单,共有86家企业入围,天合光能(宿迁)光电有限公司和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为“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天合光能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历经25年的发展,在生产信息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光伏行业技术创新、质量控制、成本管理、智能制造的标杆和典范。本次上榜的两家天合光能子公司均为新一代高效210组件电池智能生产工厂。通过实施工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无人工干预,产品研发周期的缩短,同时全面提升了产品良品率、设备综合效率、订单交付率等指标,打造了光伏电池及组件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 “智能化”是天合光能的重要战略之一,智能制造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天合光能(宿迁)光电有限公司和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生产执行系统(MES)、质量管理系统(QMS)、生产追溯数据系统、设备物联系统(RFID)等数字化系统,利用自动导引小车(AGV)等智能硬件,实现了企业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次上榜的光伏制造基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对光伏制造业智能工厂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数字时代,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方向。天合光能在全国拥有多个组件制造基地,依托于供应链管理平台,天合光能打通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内部、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数据流,实现对前端、运营、采购、生产、物流、服务等各环节的透明化管理,确保了公司与各生产基地及供应商企业的协同制造。 近年来,天合光能以提升客户价值为导向,从客户体验、经营管理、新业务模式等方面着手,在研发、制造、销售、运维、服务等各个环节深入开展智能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无人化生产线建设,初步打造了光伏工业互联网平台、“智慧制造”大数据中心,同时,在储能、物联网、配电网等领域为用户搭建了智能化、精细化、数据化的管理平台,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降低了用户的能源管理成本,致力成为智能光伏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引领者。
至尊小金刚系列新品亮相荷兰Solar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展会,欧洲分布式市场迎来重磅明星产品
4月12日,天合光能携分布式全新产品系列Vertex S+亮相荷兰Solar Solutions International展会。作为欧洲最大型、最专业的光伏展会之一,Solar Solution International展会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太阳能盛会。在展会上,天合光能重磅发布了面向欧洲工商业及户用屋顶市场的全新产品Vertex S+。此次新品基于先进210至尊技术平台研发,组件最高功率突破425W+。将“小身材,更大能量”完美呈现给了欧洲市场。 作为天合光能海外分布式的明星产品,至尊小金刚自去年在欧洲上市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功,深受当地经销商和客户青睐,获得了行业与市场的巨大认可与支持。为持续提升客户价值,天合光能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推出了基于Vertex S产品技术平台之上的全新升级产品Vertex S+,新产品集合更高功率,更高发电量,更高可靠性于一身,在发布前便吸引了欧洲市场的广泛关注。 此次展会发布的Vertex S+系列包含了两款产品,分别是美学透明双面双玻组件以及黑边框单面双玻组件。 搭载了天合全新高效电池技术的Vertex S+最高功率可达425W+,相较市场上主流P型组件,功率档位提升了15-20W,效率提升了0.7%,适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主流逆变器。相比传统的背板组件,美学透明双玻外观设计高端典雅,使太阳能组件在具备发电功能的同时,可以满足高端市场在美学方面的要求。同时,天合双玻组件拥有更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组件功率效率和安装成本的进一步优化和平衡。更值得一提的是,凭借更优的防火等级,更低的组件衰减,Vertex S+可以为客户提供长达25年的产品质保以及30年功率质保,为实现组件全生命周期更高发电量保驾护航。同时,为满足户用和工商业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两款组件产品均拥有出色视觉外观,其中,透明双面组件更是应欧洲高端个性化市场需求,兼顾了极致美学的设计理念。 欧洲作为天合光能全球化战略布局的重点市场,对光伏组件的质量及服务有着超高的要求和标准。而天合光能凭借着自身领先的技术和产品,符合市场审美的设计以及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天合光能欧洲组件业务负责人Gonzalo de laViña表示:Vertex S+的发布是天合在欧洲市场保持技术引领、寻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一大里程碑事件,为住宅和工商业场景下的光伏应用提供了更佳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住宅和商业光伏市场的需求。 天合光能在欧洲的市场正在强劲增长,如同这次欧洲新品发布的口号“Under the same roof(在同一屋檐下)”天合光能将坚持全球化战略,依托领先的技术优势和高端可靠的产品立足欧洲市场,助力欧洲能源转型,推动欧洲清洁能源的发展,携手全球的合作伙伴们,共同跨越新时代,创建零碳新世界。
天合光能签署四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包头源网荷储“零碳工业园区”
4月7日,天合光能的全资子公司江苏天合太阳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双良集团有限公司、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四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本着紧密合作、协同发展的目标,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此次签约也是为了积极深入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的具体举措。鼓励无燃煤电厂且具有新增负荷的园区,开展零碳工业园区示范建设,以零碳用电为发展目标,率先开展全清洁能源供电,实现零碳用电。充分发挥天合光能、双良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采用国际先进的能源技术,打造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稀土高新区净零能耗绿电产业园,助力包头市成为能源转型示范样板,为包头市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让全市各族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把祖国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天合光能起步于江苏常州并在此设立了全球总部,发展25年以来,天合光能始终把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通过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资质和平台,天合搭建了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在不断的研发突破中,持续推动光伏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化,以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己任,助力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新型能源体系的加快构建,为引领光伏行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历经多年的培育、积淀,天合光能在技术创新方面硕果累累,并得到了诸多权威部门和知名机构的认可。至今,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3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2010年,天合光能成功获批建立“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中国首批获得科技部认定的光伏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天合光能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就此成为了首个获此殊荣的光伏领域企业;2019年,天合光能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依托一室两中心(光伏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公司加大业务研发投入,提升拓宽创新平台的高度和广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2021年11月,天合光能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了中国光伏行业在国家科学技术大奖上“零的突破”;2022年2月,天合光能入选路透社评选的《全球能源转型TOP100创新者》名单,这是中国唯一一家入选该名单的企业,同时也是亚太地区为数不多的入选企业之一。同月,天合光能在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结果的通知》中获评优秀,进入全国20强,跃居江苏省首位,亦位列本次参评光伏发电企业首位。
常州市市长盛蕾调研天合光能 全力支持天合光能早日成为常州地标性企业
4月7日,常州市市长盛蕾带队调研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了解疫情防控、物流运输、安全生产等情况,对天合光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高度肯定,并全力支持天合光能早日成为常州地标性企业。她强调,慎终如始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底线,确保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 天合光能是全球化经营的行业领军企业,多点散发的疫情加剧了企业排产和供应链管理的难度。依托于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平台,天合光能打通企业与供应商、企业内部、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数据流,实现对销售、采购、生产、运营、物流和服务等各环节的透明化高效化管理,确保了疫情期间公司各生产基地与供应商、客户的协同合作和高效管理。同时,能源物联网等领域为用户搭建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能源云管理平台,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介绍,在积极应对全球疫情挑战的背景下,2021年天合光能取得了逆势高速增长。天合光能注重科技研发,目前,依托于常州全球总部的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合光能已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3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荣获了中国光伏技术领域首个工业大奖和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结果的通知》中获评优秀,进入全国20强,跃居江苏省首位,亦位列全国所有光伏企业首位。天合光能将继续积极发挥常州全球总部功能作用,为常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调研中盛蕾强调,当前,全市疫情防控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行动、主动靠前,把企业发展的“堵点”作为精准服务的“靶点”,更加有力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防控物资保障、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各类实际困难,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有长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常州的特色优势产业,政府会全力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应不断变革创新,勇立潮头;25年来,天合光能扎根并深耕于常州,已经成为常州闪亮的名片,高纪凡董事长的家国情怀和行业理想令人钦佩,常州市政府和新北区政府会全力支持天合光能,政企同心积极推动并落实“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的支持方针,一如既往全力支持天合光能,支持天合光能早日成为世界500强,成为在全国和全球有重大影响力的常州地标性企业。 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北区委书记蒋锋,市政府秘书长周承涛,新北区区长周庆,以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活动。
天合光能44MW至尊N型690W系列组件发往沙特,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海水淡化零碳排放
继与中东Al-Raebi公司签订中东地区首个N型至尊系列组件订单,天合光能210+N型高效太阳能组件海外需求持续旺盛。日前,与山东电建三公司签订的44MW至尊N型690W系列组件订单陆续开始发货,目的地沙特朱拜勒市,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光伏能源发展。 沙特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充足的阳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光伏能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受益于中国支持,沙特的光伏能源市场正在持续扩大,该国积极呼吁碳减排,光伏项目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的契机。 据悉,此次44MW的至尊N型690W系列组件,将全部用于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沙特朱拜勒3A独立海水淡化项目,所建光伏电站产生的电力,将促使海水淡化过程实现自我消耗,成为供应该海水淡化厂总消耗能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在先进的210技术基础上,叠加PACO(钝化接触)高效电池技术,功率高达690W+,同时具备高功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高效率的210先进技术特点及超低温度系数、超低衰减等N型技术优势,最大化实现客户价值,再次引领光伏产业向更高层次快速迈进。
新一代产品即将发布!天合光能210至尊产品技术创新再升级,组件效率高达21.5%,功率增加30瓦!
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将于4月15日正式宣布,210至尊产品技术再次创新升级。新一代至尊组件单片组件功率提升达30W,率先应用在全球分布式场景。其中至尊小金刚功率将提升至430W,至尊550W产品将提升至580W,为分布式户用屋顶和工商业场景及部分有偏好的地面电站客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和优异的投资收益。相较行业同类产品,两款新产品将带来更高的客户价值,再次实现行业引领。近日,天合光能至尊小金刚系列产品更是凭借优秀的设计理念及卓越的产品体验斩获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国际工业设计大奖——Red Dot红点奖。 天合光能210至尊家族产品图 新一代210产品技术再次引领产业发展,至尊产品获红点权威认可 基于新一代210至尊产品技术平台,天合光能全新Vertex S至尊小金刚及Vertex至尊550W系列产品,通过创新的210矩形硅片(G12R)电池技术及组件极致设计,显著提升组件效率及功率,相较市面同类组件尺寸和功率范围的产品,至尊小金刚430W和至尊580W产品分别有20-30W的功率优势。 在组件转化效率方面,两款焕新组件最高达21.5%,广泛适用于欧洲,澳洲等地区户用和工商业,并与当地主流逆变器品牌完美匹配。在长达25年的组件产品制造经验的基础上,天合光能已在全球出货超100GW。2022年,天合光能Vertex S系列全黑小金刚更是凭借着极致产品设计、前沿的技术、卓越的产品体验,从60余个国家、近万件参选产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全球专业度最高、最具权威的顶级设计大奖——红点产品设计奖! 客户价值最大化:至尊产品再升级,精耕分布式细分市场 至尊小金刚430W和至尊580W组件表现出优异的系统价值。新一代小金刚,能够提升户用屋顶装机量5-7%。更高发电量,满足家庭更高日常用电,汽车充电需求。在户用及工商业屋顶,至尊580W组件组串功率更高,大幅减少PV电缆用量和支架导轨,缩短安装时间,显著降低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物流成本。天合光能产品创新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价值为中心。本次升级两款至尊产品,精耕分布式细分市场,在全球尤其是海外户用、工商业市场全面领先,功率和效率均具备显著优势,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而在国内市场,600W+应用分布式已成为主流,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在全球已遥遥领先——天合光能始终以客户价值引领产业发展,打造全球分布式立体产品地图。 再次引领,带动行业发展,新一代210至尊产品技术潜力无限 过去两年来,天合光能引领行业发展进入6.0时代。此次创新的210矩形硅片(G12R)电池技术、极致组件版型,基于P型电池技术设计开发,由天合光能在行业首次推出,在实现组件效率和功率大幅提升、提高终端客户价值的同时,还最大程度地挖掘和利用整个行业的产业链价值,对全行业既有PERC技术的350GW+产能潜力挖掘和探索都将起到标杆和指引作用,保障了全行业资产价值最大化。 新一代210产品技术不仅适用于现有的210电池组件产线,同样适用于其他N型高效电池组件和其他各种新型高效光伏组件,是210产品技术平台的升级版,具有前瞻性和广泛的兼容性。随着全新N型或其它技术的叠加,组件功率有望再提升3-5%。这将充分激活新技术及供应链各环节最大优势,为最大化挖掘价值打下基础,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推动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实现。210先进技术不仅是天合坚定不移的方向,更是整个行业的明朗发展路径。 至此,天合光能210至尊系列组件已包括430W、510W、550W、580W、600W、670W、690W等多款产品,全场景适用于全球分布式和大型地面电站。天合光能将持续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为光伏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探索更优路径,助力全球碳中和。 天合光能分布式新品焕新升级!即将重磅发布! 时间:4月15日上午 地点:线上直播 报名二维码:
天合光能成立25周年,出货量超100GW,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从1997到2022,天合光能逐梦光伏路已走过25年,跨越了1/4个世纪。 从0到100,天合光能组件出货量在今天突破100GW,创造了非凡的历史。 从过去到未来,天合光能秉承“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不变。愿,与行业携手跨越新时代,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100GW,相当于植树72亿棵 4月11日,满载着210至尊670W系列组件的货车,缓缓驶出天合光能盐城基地。至此,天合光能全球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在公司成立25周年之际,树立了新的重要里程碑。 1997年,受《京都议定书》签订的启发,天合光能在江苏常州正式创立并在此设立了全球总部,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早一批光伏企业之一。25年后的今天,光伏如东升的旭日光芒万丈,作为行业领导者,天合光能一路先行先试,硅片尺寸从125mm发展到210mm,组件功率从不到100W提高到690W,光伏发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正加速替代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逐步成为真正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清洁能源。 这100GW光伏组件,产自天合光能,扎根于世界,遍布七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可以生产清洁能源电力约1350亿度电,为当地源源不断创造绿色电力。这100GW光伏组件,更意味着,总装机容量是三峡水电站的4.4倍,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亿吨,节约标准煤约5454万吨,相当于植树约72.9亿棵。 25周年,蓄力创新以品质见承诺 作为全球迄今为止开展组件业务时间最长的企业,天合光能成立25年,组件质保承诺25年,一路走来,以行践言,以践行远。 将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天合光能搭建全面领先的科创体系,立足“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3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荣获中国光伏技术领域首个工业大奖和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持续推动光伏技术创新研究和产业化。 将客户价值实现作为产品制造的第一依据,天合光能搭建起一整套完整、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建成六个210智能制造大型基地,每个超级工厂都实现智能互联,并融合产品化、精益化、自动化与智能化,通过四化的运营来提质增效,把高质量、高价值的超高功率组件送到客户手中。 凭借卓越的产品力,天合光能斩获BNEF100%可融资性六连冠,光伏企业唯一!更连续七年位列PVEL计分表(score card)位列顶级表现水准,210至尊系列超高功率组件在加严可靠性测试项目PQP中展现出卓越的可靠性。 携手未来,共创零碳新世界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提出“3060”双碳目标,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全球能源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光伏装机量将超过14000GW,太阳能等新能源在能源和电力消费中的比重持续扩大。 良好的外部环境下,天合光能210产品全线“通车”,超高功率组件的应用覆盖全球,引领行业站上光伏6.0时代。立足共同进步,天合光能也秉持“利他”的精神,发起600W+创新生态联盟,协同产业上下游深入合作,努力推动行业共同探索先进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 “光伏行业是一个开放、创新、合作的生态圈,也唯有开放的技术创新才能拓宽增长边界,实现可持续发展。”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以太阳能光伏为主要推动力的新能源时代已经来临,以100GW组件出货作为新征程的起点,天合将秉持初心不变,致力于成为改变世界的绿色力量,为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做出领军者的贡献。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25年的蓄力创新,天合光能创造了非凡的历史,现在即将开辟一个崭新的未来。携手跨越新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天合光能召开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启动会
2022年4月8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于江苏宿迁生产基地召开“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启动会”。在启动会上,项目组成员确定了本次8GW TOPCon电池项目的工作内容,强调了重点工作要求、各部门职责分工以及工作进度安排等事项,项目计划将在2022年下半年投产。 (天合光能宿迁8GW TOPCon电池项目启动会现场) 太阳能电池片作为光伏产业链中实现光电转换的核心环节和光伏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发电量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相较于目前市场上PERC技术平均23.4%的转换效率,N型TOPCon技术在转换效率方面能够多提升1-2个百分点,全生命周期发电量提升超过3.7%,其优秀的效能表现已得到了欧美等高端市场普遍认可和率先应用,市场接受度持续提升。 天合光能自2015年开始布局TOPCon电池研发,通过6年的技术积累和突破,于今年3月成功实现自主研发的210 mm×210 mm高效i-TOPCon电池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5%,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而自2018年实现技术产业化以来,公司已积累了超过4年TOPCon电池中试线经验,210大尺寸TOPCon中试线的量产转化效率目前已超过24.5%,最高可实现25.5%。公司通过结合N型高功率优势和210大尺寸平台低电压、高组串功率技术特点,为系统端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开辟新的方向,有效降低系统的BOS成本和LCOE,提升IRR,为客户提供最大化的系统价值。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装机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公司作为光伏行业领先企业,承载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本次8GW全新TOPCon电池产能扩充一方面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先进高效太阳能电池的自产能力,满足下游市场对210+N型高效太阳能组件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将加速推动行业由P型向N型的商业化产业升级,进一步降低LCOE,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战略实现。
天能瓦 | 刷新制高点 广东赛道月落地超5MW
在“3060双碳”目标下,建筑行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之一,碳排放已经占到全国碳排总量的1/3以上,解决建筑碳排放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随着相关标准的落地实施以及各大企业的创新探索,BIPV已成为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BIPV市场也在各地快速兴起。 2022年4月1日起,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正式实施,《通用规范》中明确指出: 1. 新建的居住和公用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分别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平均降低40%,碳排放强度平均降低7kgCO2/(m2*a)以上。 2. 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在既有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系统,必须经建筑结构安全符合,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 3. 太阳能系统的施工安装不得破坏建筑物的结构、屋面、地面防水层和附属设施,不得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载荷的能力。 由此可见,BIPV作为一种将光伏和建筑融为一体的形式,在完成建筑节能减排的同时,也给分布式光伏带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天合蓝天·天能瓦BIPV产品将光伏组件与建材更加紧密的结合,形成完整一体化的产品。作为厂房屋顶新标准,从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等多方面出发,有效提升了发电效率,减少了运维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建筑能耗。 天合蓝天·天能瓦BIPV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一致好评,国内标杆项目纷纷落地。目前天能瓦在广东地区战绩出彩,以项目月落地5+、装机量超5MW的节奏已全面进驻广东市场,开辟了BIPV全新增长曲线。 案例一: 中山美意来卫浴设备有限公司与天合蓝天合作的1.3MW原装工商业项目一期正在建设中。此项目使用天合蓝天·天能瓦BIPV产品,一期建设面积达6500㎡,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约130万度电,预计年收益约120万元,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20吨。据了解,美意来公司年产值约1亿元,安装天能瓦只需一次性投入成本650万元,25年内的收益约3000万元,全生命周期净收益约2350万元,产投比高达460%。 案例二: 珠海市捷英达电子有限公司与天合蓝天合作的2.2MW“天能瓦”原装工商业项目装机容达2.2MW,预计年均发电量230万度,年节约832吨标煤,同时实现230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量,预计年均收益170万元,在满足厂区用电需求的同时达到企业节能减排的目标。 案例三: 汕头市精雅服饰有限公司与天合蓝天合作的516KW原装工商业项目正在建设中。据悉,该项目是潮汕地区首个天能瓦BIPV项目,新一代天合蓝天.天能瓦BIPV产品将光伏方阵从设计之初便融于建筑之中,成为整体外部结构的一部分 ,提高了建筑整体利用率,有效解决了精雅公司的楼面空间问题,提高了厂区屋顶的利用率,为精雅公司节省了1300㎡办公面积,每年省下房租超15万元。 案例四: 广州伟龙印刷制版有限公司与天合蓝天合作的633KW“天能瓦”原装工商业项目正在建设中。广州伟龙印刷制版有限公司是印刷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年产值约2亿元,每年用电量达400万度。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67万度,年均收入超60万元,有效解决了伟龙公司错峰用电的问题。同时天合蓝天“天能瓦”采用锌铝镁材质,壁厚0.6mm,防腐防锈镀层厚度275g/㎡,整体采用竖向无缝的通常版型,瓦间180度锁边,配有大流量排水槽和屋脊挡水板,同步解决了伟龙公司车间瓦面漏水的问题。 案例五: 近日,阳江市阳东金合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与天合蓝天合作的363KW原装工商业项目顺利竣工。此项目一期使用天合蓝天原装电站,为提高厂区屋顶利用率,二期安装了天合蓝天“天能瓦”BIPV产品,实现了整个园区全覆盖。据悉,该项目增加了厂区可利用面积1400㎡,每月减轻厂区3万度电的限制指标。 目前,随着建筑面积总量的不断上涨,建筑碳排放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点工作,BIPV将成为未来光伏应用的重要场景和建筑节能的重要方向之一。天合蓝天·天能瓦将光伏系统与建筑深度整合,高效解决了传统企业屋顶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便捷性四大痛点,让普通建筑变得节能、绿色、环保。 未来,天合智慧分布式将坚持贯彻原装理念,持续产品创新迭代,建立打造精准、高效、标准的数字化体系,探索光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紧随国家战略,助力“整县推进”,以实际行动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专业、智慧洞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