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优良的环境使得太阳能发电连续第二年成为印度新增的主要动力源。截止当前,印度的太阳能累计总装机容量已超过25GW,已完成2022年100GW目标的25%。其中大型地面电站项目22.6GW,屋顶光伏项目2.5GW。继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后,印度已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五大光伏装机大国,上半年安装量为第二。 此次项目坐落于印度南部工业城市哥印拜陀的一个工厂屋顶上,项目总规模达到1MW,采用的是DE18M 510W+的至尊分布式组件,已正式并网发电。 至尊510W系列组件采用了创新先进的电池技术,如210毫米电池片、1/3无损切割技术和多主栅技术,提高组件的可靠性,最高功率可达510W+,最大效率可达21.1%,保证组件在恶劣的环境下也可以提供高效的性能输出。 目前,天合光能的至尊分布式组件产品全球订单量已冲破4GW,针对工商业以及户用屋顶场景的210mm至尊组件,深受海外经销商和客户的青睐,广受好评。近期,大批至尊系列分布式组件产品抵达全球各地,这些产品将陆续在海外数千个项目中安装使用。 作为全球智慧能源的领军企业,天合光能将持续突破创新、提升价值,秉持“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也呼吁全行业推动创新机制、创新生态的形成,助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碳中和的目标贡献力量。
Category Archives: 新闻
210组件效率高达23.03%! 天合光能刷新世界纪录
中国常州,2021年6月28日,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Vertex至尊高效P型单晶硅组件,基于66片210mm×210mm高效PERC电池,经权威第三方TÜV莱茵和TÜV北德同步测试认证,组件窗口效率均达到23.03%,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P型单晶硅PERC电池组件窗口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率先攻克了新型多主栅(MBB)技术难题,创新开发了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采用大规模量产的210高效PERC电池,在66片210mm电池版型的大面积光伏组件上,实现了23.03%的光伏组件窗口转换效率。 今年初,天合光能率先在行业内发布新一代210至尊670W系列组件产品。本次创新研发的组件技术,再次证实了天合光能210商业化组件产品不仅具备超高功率,同时也具有超高效率。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研发团队在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的最新成果,这是行业第一次证明,大面积产业化高效P型单晶硅组件窗口效率超过23%”,天合光能技术工程中心负责人陈奕峰博士介绍到,“提高组件效率能帮助光伏系统客户节省土地、人力、线缆等投资,是降低发电成本的关键。天合光能技术团队致力于创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引领行业发展,为客户创造价值。” 此前,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20次创造和刷新高效电池、组件的世界纪录。此次,天合光能Vertex组件窗口效率达23.03%,是第21次创造世界纪录。
假如所有火电都关停,新能源电力系统如何构建?高纪凡说有办法……
如何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日前,2021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于江苏常州隆重召开。在会上,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以《构建能源互联网,助力区域碳中和》发表精彩演讲,阐述了天合对无碳新能源体系与能源互联网建设的战略蓝图。 “为了实现‘碳中和’目标,假定未来要关停所有火电,届时我国的能源体系该如何构建?一是通过特高压,将西部地区的无碳电力输送过来,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二就是充分利用本土的分布式光伏,而特高压和分布式都是我国构建无碳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上,高纪凡声情并茂地向海内外听众讲道。 早在2020年,天合光能便携手国家电投在青海海南州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无碳能源基地,率先为我国构建无碳能源体系树立起标杆。如今该基地所生产的无碳能源正通过特高压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我国中东部地区,助力区域碳中和。 类似这样子的实践,天合还有很多。沿着碳中和的赛道,天合向客户提供以高效组件、智能跟踪支架、电站运维开发三位一体的光伏太阳能解决方案,在全球绘就着一幅令人憧憬的、美丽的未来能源画卷…… 搭建无碳能源体系的“骨架” 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在高纪凡看来,要实现碳中和,首先要构建无碳的新能源体系,新能源电力将成为主力能源。据发改委发布的《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至2050年,光伏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39%,是中国的第一大电源,因此光伏将是我国无碳能源体系中的主体。 “以光伏为主体加上智能电网、特高压、氢能、储能以及终端的智能化用能,这便是无碳能源体系的组织架构。”高纪凡说道。 高纪凡认为,在无碳能源体系中,光伏、风电、水能等可以作为主力一次能源,储能可以解决能源分布时间的不对称,智能电网、特高压和氢能可以解决能源分布空间的不对称,数字技术可以解决能源智慧化的问题。只有在这多重配合下,最终才能在我国建立起无碳、稳定、智慧的能源新体系。 放眼于当下,高纪凡所构想的无碳能源体系,正在各地快速落地。 首先,我国光伏、风电装机量均在蓬勃增长,至2050年,光伏、风电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预计分别将达到39%与33%;而后,储能与氢能也均是业界公认的万亿级市场,这其中,我国新型储能的复合增长率在“十四五”期间将达到50%至70%,与此同时,眼下各大能源巨头都在布局氢能产业,为我国氢能事业日后崛起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我国智能电网与特高压建设皆是如火如荼,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风貌。 唯独在数字化方面,尤其是分布式能源互联网,其巨大的复杂性还需要从业人士进一步探索。这是天合一直在积蓄力量、埋头布局的一个大赛道。 能源互联网的大世界 在未来,光伏之所以能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第一大电源,以及无碳能源体系中的主体,究其根本,是因为光伏拥有其他能源形式所不具备的灵活性,户用分布式、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牧光互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可以无处不在,应用场景丰富多彩。 以传统的屋顶分布式光伏为例,据统计,当下全国有超过1亿户的农村郊区和城市住宅的屋顶可以建光伏,同时还有大量的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的屋顶可以建光伏,这些屋顶如果全部上马光伏电站,发电量将达到3万到4万亿度,相当于目前我国用电量的一半。可以预见,我国众多的屋顶在未来将会成为无碳能源的重要载体。 “但这么多的屋顶,除了电站本身,里面还有大量利益相关方需要兼顾,源头有开发商,中游有金融机构、安装商、运维等,下游有业主,如何把这样一个分散型结构统一成一个高效、长期、纵横都可做精细化管理的体系,这非常复杂,必然要构建一个分布式智慧能源互联网。”高纪凡表示。 在这方面,天合光能创造性地推出了天元TSE系统,一张服务于分布式光伏的智慧能源互联网。以终端用户举例,在天合第一期百万屋顶计划中,已有17万户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规模累计达3.6GW。 “在江苏南京有一个家庭,他安装了11千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这个电站过去及现在的发电情况都可以看到。系统收集发电数据之后,可以与同一个地区、同样安装情况的电站做对比,如果发现发电量数据有偏离,便代表这个电站可能出现了故障,就此我们可以通知服务商前来维护,这期间业主也许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就已经给他维护好了,这样的能源互联网系统,能让老百姓最大程度的受益。”高纪凡介绍说。 时至今日,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创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天合光能已完成从“互联”到“物联”的跨越,旗下推出了多种能源物联网解决方案,覆盖智慧楼宇、园区微网、商业综合体、工厂数字化等。其MOTA综合能源管理平台、EMS效率管理平台、售电管理平台等多款产品在业内颇具知名度,且得到广泛应用。 据了解,为构建无碳新能源世界,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加速构建能源数字化平台,覆盖碳权交易、绿证服务、隔墙售电、虚拟电厂及数字智慧能源服务等。天合光能将不仅仅是一个光伏产品制造商,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能源物联网企业,以多途径、智能化助力全球实现碳中和。 “天合光能始终以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为使命,我们将持续打造更高水平的能源互联网体系,向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为世界无碳能源体系贡献更多的‘天合力量’!”高纪凡说道。
天合光能与中国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碳中和
6月23日,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光能”)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围绕国家 “2030/2060”双碳目标,发挥互补优势,在加油站零碳能源转型、绿电制氢、光伏材料供应及研发等方面,通过技术、业务及资本层面的协同,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 签署仪式前,中国石化党组书记、董事长张玉卓携集团公司其他领导会见了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一行并座谈交流。张玉卓表示,光伏发电对中国石化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深度融合,突破技术瓶颈和机制障碍,推动光伏新材料落地、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为国家碳减排和能源安全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在中国石化董事长张玉卓、副总经理凌逸群、股份公司副总裁赵日峰,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李成峰、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俞仁明、综合管理部主任章治国、科技部总经理卞凤鸣,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副总裁张兵、中国电站事业部总经理杜东亚等见证下,中国石化总经理助理、发展计划部总经理戴照明和天合光能副总裁丁华章代表各自公司签署了协议。 根据协议,双方将依托中国石化的加油站资源,开展全面合作。因地制宜实施分布式光伏、光伏+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方案,依托天合光能能源互联网平台,构建跨区域、广分布、多能协同的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助力清洁能源转型。 在加油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中国石化与天合光能在江苏常州共同建设的嘉泽加油站光伏项目已于今年5月底正式投运。该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4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吨。光伏发电量在满足加油站内用电需求的同时还能将结余的电量并入国家电网,实现二氧化碳净减排。常州石油嘉泽加油站也因此成为我国第一座实现碳中和的加油站,在行业内具有标志性意义。 根据协议,双方还将在光伏绿电制氢业务和光伏材料供应及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 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将全力支持和服务中国石化在光伏和氢能等领域的发展,通过技术、业务及资本层面的协同,形成深度合作模式,创新合作,推动绿色用电成本不断下降,共同推进国家“双碳”目标早日实现。签约前,高纪凡一行参观中国石化总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践行绿色、智能化生产与低碳发展 助力光伏行业全面进入平价时代
光伏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作为清洁能源产品制造商,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着眼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光伏平价上网和普及绿色能源,提供从光伏产品到智慧能源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引领光伏业升级蝶变。 能源生产端碳减排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符合电源结构向风电、光伏发电过渡的发展趋势,可有效适应电源建设主体多元化、快节奏的发展需求。 作为清洁能源产品制造商,天合光能在“双碳”目标提出前,就已努力践行绿色生产与低碳发展。从传统光伏产品、超级工厂到智慧能源,天合光能将能源物联网延伸到工业、建筑、商业等行业,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2015年至2020年,天合光能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每兆瓦生产所使用电力减少59.7%,所使用的水资源减少50.6%,温室气体排放下降了68.6%。目前,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出货量已达66GW。2021年,天合光能产能预计将达到50GW以上,其中行业领先的至尊组件产能将达到40GW以上。 掌握超高功率组件、超级工厂、能源物联网三大利器 ——超高功率组件有效降低成本 近几年,光伏组件步入超高功率时代。自2011年起,天合光能晶硅电池效率及组件功率输出已20次打破世界纪录,实现全球性的突破。 2020年,天合光能发布210mm至尊系列组件,包括适用于地面电站的600W+、550W+和适用于分布式的500W+、400W+产品,覆盖全应用场景,今年3月,天合光能发布全新一代超高功率至尊组件,单片功率可高达670W,再次推动光伏行业迈入600W+时代。 据悉,至尊系列均采用210mm大尺寸电池片,结合无损切割+高密度封装+MBB(多主栅)多项前瞻性技术,具有高功率、高效率和高可靠性的特点。低电压、高串功率的版型设计,显著降低系统成本和度电成本。 相关测算报告显示,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的至尊600W+超高功率组件,对比585W同等条件组件,BOS成本可节省1分钱/W,LCOE下降2-3%。针对分布式工商业应用场景,至尊系列组件的BOS成本每瓦节省约6-8分钱,相同屋顶面积可提升约10%的装机容量。 “天合光能的目标是210组件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天合光能副总裁、创新平台负责人冯志强说。 ——超级工厂打造高效低耗表率 “我们已经拥有一整套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制造数据中心。”天合光能超级工厂相关管理人员表示。 为有效提高组件产能,天合光能建设了三个210超级工厂。预计2021年,天合光能210组件全球产能将超过50GW。 在超级工厂现场,焊接机以每小时4000片左右的速度进行焊接,是目前全行业最快的设备。通过全自动视觉检验设备,超级工厂还可直接检测产品的瑕疵情况。基于高度智能化和先进性,工厂生产效率持续提升,检测效率和产品良率领先行业,确保了产品高质量产出和资源最大化利用。 天合光能常州工厂是产品研究、开发和制造总部基地,全厂能源消耗量大,全年有冷水需求,冬季有供热需求。为打造多能互补、智能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工厂能源体系,工厂规划建设燃气分布式项目,搭建EMS能源管理平台,对工厂负荷进行实时监控、有效调节,通过节能管理、改造,优化调整电源结构,提升能源价值、降低用能成本、增强供能灵活性和安全性,从而建立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同时为产业园区转型为低碳环保的智慧能源小镇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能源物联网服务多领域绿色转型 “要实现双碳目标,无论是发电侧还是新能源都需要通过互联网去实现数据的采集、监控、管理、捕捉,或者轨迹的管理,这对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 天合能源云平台总经理方斌表示。 2018年,天合光能率先发布天合能源物联网“TrinaIoT”品牌,应用物联网传感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以自主开发的PaaS平台和丰富的SaaS应用进行模块化的灵活组合,并完成Trina Aurora和Trina MOTA两大支柱能源物联网平台开发和应用,不仅实现发、储、配、用、云等能源垂直领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可为不同领域客户提供能源物联网及工商业物联网解决方案。 其中,Trina MOTA是一套基于分布式、组件化与可扩展性的综合管理能源管理平台,也是融合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新一代能源互联网的应用支持平台,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与用能需求,支持多种数据量级与规模,可提供多种形式的综合能源管理与解决方案。 在能源物联网领域,TrinaIoT已经覆盖众多应用场景,包括商超、楼宇、环保、校园等,并已有落地案例。 以开放型平台赋能智慧低碳格局 目前,天合光能已建立了能源物联网产业基地、能源物联网创新研发总部、能源云平台的技术创新中心,正朝着“万户工商业光伏屋顶计划”、“百万家庭光伏屋顶计划”和“一亿终端设备互联计划”等方向发力,聚力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开放型平台。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新能源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通过科技创新把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配电和智慧用能等方面的新技术相结合,打造能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光伏、储能、氢能和能源物联网的有效融合发展,构建一个智能化的低碳甚至无碳的新能源体系,改变未来能源行业的格局。”天合光能董事长兼总经理高纪凡说。 来源:新华财经
天合光能在上海交大讲述构建以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
2021年6月19日,第三届安泰交响高峰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举办,此次会议特邀智能制造、智慧能源与大文创三大领域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天合光能副总裁兼首席品牌官杨晓忠先生应邀出席会议并在智慧能源主题论坛发表关于“如何创建以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中和”主旨演讲。 杨晓忠说,在“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面临的良好形势前所未有,光伏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获得高速度和高质量发展。光伏行业的发展也得益于光伏应用场景广泛,有集中式光伏电站、户用分布式电站、工商业分布式电站、牧光互补电站、渔光互补电站、农光互补电站、光伏离网电站、光储一体电网侧调峰电站等,近些年,光伏电站投资成本和电价不断降低也促进了光伏行业的发展。 杨晓忠表示,非化石能源和用能方式革命是碳中和的关键,首先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要从现在的16%上升到90%,构建以光伏发电、风电、水电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能源体系,其次终端用能要以电力和氢能为主体方式,从现在的26%上升到90%以上,把直接使用煤、油、天然气的用能方式彻底改变,最后把新能源与数字技术全面结合,构建以无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网和智慧能源互联网体系。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依靠设在常州总部的国家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十次打破和刷新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光伏组件发电功率的世界纪录,率先打造能源物联网品牌,联合国内外优势企业及科研院所,成立天合能源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和新能源物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搭建新能源物联网领域研究的开放性创新平台,与众多合作伙伴共建能源物联网生态圈,致力于成为全球智慧能源领域的引领者。天合光能以创建无碳新能源世界为愿景,为全球客户提供以高效组件、智能跟踪支架、电站运维开发三位一体的光伏太阳能解决方案,业务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0年12月,天合光能组件累计出货量超过66GW,全球项目累计并网超过5GW,实现生产清洁能源电力近900亿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8883万吨,为加快碳中和进程构建无碳新能源世界作出了积极贡献。 天合光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将不断发掘低碳清洁能源潜力,进一步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同时,基于云平台、大数据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发展分布式能源,大力推动储能技术的创新和利用。通过科技创新,将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配电和智慧用能等方面的新技术有机结合,构建能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将光能、储能、氢能与互联网、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有机结合,构建智能化低碳甚至无碳新能源体系。 杨晓忠最后说,天合光能创建25年以来,始终秉持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持续以创新孕育出强大生命力,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和能源互联网的领军企业。我们将努力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伟大理念,为构建无碳的新能源世界贡献出“天合智慧”和“中国方案”。
双碳目标必达!天合光能携手中远海运升级海运保障,保全球光伏项目交付
受全球疫情影响,国际大宗原料价格不断攀升、汇率变动,苏伊士运河拥堵,使得国际贸易形势雪上加霜。在目前一舱难求、一箱难求的货运市场下,供应链安全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天合光能与中远海运多次会晤磋商,共筹保障制度,保证天合光能在世界各地的订单和项目顺利完成交付,护航双碳目标达成! 作为中国的世界名片,中国光伏行业正全面迈进平价时代,迎来快速发展。同时,各国政府分别明确“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全球光伏行业正在蓄势待发。后疫情时代,在全球经济强劲复苏需求的影响下,世界领先的中国光伏行业迎来国际化发展又一次良机。 天合光能是全球出货量前三的中国光伏组件企业,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组件全球累积出货量超70GW。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冰火两重天,天合光能与中远海运强强携手,全力以赴克服困难,保障全球客户项目顺利并网和如期交付。 作为天合光能长期信赖的伙伴,中远海运在中央“六保六稳”和企业使命指引下,中远海运精准施策,保障优质的中国光伏产品及时送达全球客户,帮助天合光能海外客户用上中国技术制造的清洁能源。 中远海运在疫情爆发、海运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与天合光能多次互相走访商谈,切实深入了解光伏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当下面临的出货困难,用专业化物流服务,为天合光能提供了欧洲和美国稳定舱位的保障;并在集装箱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制定多种方案保证箱源、降低物流成本、拓宽疏导渠道、提出新路径的方案,来帮助天合光能提高运力,为天合光能全球供应链运输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在天合光能优化高效运营模式以及中远海运稳定的箱量和舱保制度保障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和项目正在顺利完成交付。未来,双方将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加强东南亚、地中海等全球航线业务的拓展,将天合光能制造的全球领先的中国光伏产品安全并及时地送到世界各地。 天合光能和全球客户诚挚感谢中远海运助力光伏行业、助力全球实现绿色无碳的能源目标。天合光能始终秉持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为构建无碳的新能源世界贡献“天合力量”和“中国方案”。
2.8米的暴雪?绝对安全!天合光能至尊670W组件高分通过鉴衡认证“不均匀雪载测试”
摘要:谁与争锋,极限载荷达7000Pa 近日,天合光能在鉴衡认证(简称CGC)华东光伏检测中心完成了不均匀雪载的测试。测试样品为天合光能全新一代至尊670W系列产品。通过测试数据发现,天合光能5块组件的临界雪载荷均高达6600Pa以上,最高达到7000Pa,相当于2.8米积雪产生的压力,远高于常规不均匀雪载要求值,充分证明天合光能的至尊670W组件有着优秀的抗雪载荷能力。并且,5块组件不均匀雪载极限强度收敛,体现出优秀的产品质量一致性。 光伏组件的日益高功率化、组件尺寸增大成为趋势,这对组件的材料、设计和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强风、强降雪、冰雹等极端天气,也让行业上下游对于组件的机械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通过5400Pa标准静态机械载荷、动态机械载荷后,至尊670W组件继续挑战不均匀雪载测试,以便更严苛评估光伏组件在大雪状况下的机械性能表现。 雪在组件表面尤其是底端大量堆积时,会造成不均匀压力。不均匀雪载测试专门评估光伏组件在遇到强降雪时,承受这种不均匀压力的能力,从而更有效规避将组件产品应用在多降雪地区,进而造成积雪压力引起的组件失效情况,如边框弯折或断裂、背玻不均匀性破裂、安装系统部分或完全解体等,为组件企业和业主提供最优解决方案。 天合光能至尊670W系列产品的不均匀雪载测试在鉴衡认证华东光伏检测中心进行。为了提供更好、更全光伏组件测试服务,CGC经过前期的设备研发、配件选型、技术攻关,实验室人员技术培训,已经完全具备针对大尺寸组件IEC 62938:2020不均匀雪载的测试能力。 不同于IEC 61215和IEC 62782的动载和静载,IEC 62938:2020不均匀雪载测试是一个模拟光伏组件抗雪载荷能力的一个测试标准,属于差异化应用场景的风险控制,通过实际环境测试模拟组件的抗雪载能力。通过此标准的光伏组件可以体现出两方面特征值:组件失效时表面堆积的雪荷载值,以及组件在临界雪荷载统计学下的功率衰减值和电气安全性能。 IEC 62938:2020不均匀雪载测试原理简要解析: ➢ 光伏组件雪荷载分布图如下: ➢ L为组件长度,在组件底部2/3l面积范围内施加第一层雪荷载即SA,在1/2l面积范围内施加第二层雪荷载即SE,越靠近 组件底部SE就越大,最严酷测试角度为37°,由初始值SK=2400Pa开始测试,每阶段增加200Pa,直至组件出现失效(如组件破裂、破损,外表面出现永久性形变,机械性缺损等),共重复测试5块组件并得出每块组件的临界雪载荷值,通过统计学计算得出最终的不均匀雪荷载值,以该数值为目标对验证组件样品进行最终不均匀雪载测试流程,评价验证组件的电性能参数、功率衰减和外观,并出具最终报告。 通过测试数据发现,天合光能的5块组件的临界雪载荷均高达6600Pa以上,最高达到7000Pa,远高于通常对不均匀雪载的要求值。按照平均雪密度0.25g/cm3换算,这相当于2.8米厚的积雪不均匀压在组件上产生的压力。 结合天合光能至尊组件的极限载荷能力,按标准引入1.5的安全系数进行最终雪载测试,组件功率衰减仅为0.56%。测试结果充分证明天合光能高功率、高效率、大尺寸电池片的670W至尊组件具备卓越的抗雪载荷能力。
天合光能:构建能源互联网 助力区域碳中和
6月18日,2021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江苏常州开幕。来自工业和能源互联网、国际工业装备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齐聚常州,以“低碳智造新高地、工业起航新征程”为主题,一起交流成果、激荡思想,洽谈合作、共话未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构建能源互联网,助力区域碳中和”的主题演讲。 高纪凡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既是对中国未来长期战略发展的一个洞察和战略定位,也是对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到2060年,碳中和代表着我们的国家将会走入一个无碳的时代,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球应对气球变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一个更加美好明天的一种期盼。中国在无碳能源和无碳技术方面有很多走在世界的前列,也有很多和世界并跑。通过这个体系的构建,可以实现我们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道路。 高纪凡建议,未来要实现碳中和,首先要构建无碳的新能源体系。目前太阳能在整个电力能源中的占比仅3.4%,而到2050年,太阳能将占到39%,无碳能源占比会达到90%以上,这里首先碳中和就是一个从化石能源走向无碳能源的根本性的转变。 高纪凡以江苏能源体系为例,建议利用分布式的屋顶及各类场景,建设分布式智慧无碳能源。未来,江苏将以本地无碳能源为基础,加上从远部送来的无碳特高压电,以及海上风电,构建2060年江苏区域碳中和的无碳能源体系。 即将开展的绿证交易和碳交易以及数字化服务都将在无碳能源体系中不断的升级。随着中国碳中和的进程,我们将会够构建一个更加高水平的能源互联网体系。高纪凡倡议天合光能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分布式智慧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建设。 工博会开幕当天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齐家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等与会嘉宾参观了博览会展馆。在天合光能展位,天合光能首席品牌官杨晓忠向副省长一行介绍了最新研发成果及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阐述了企业构建无碳新能源世界的愿景。看到天合光能加强产业数字化应用,打造智能云服务中心,切实惠及了千家万户,齐家滨对天合光能发挥工业和能源互联网赋能作用造福老百姓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天合光能展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光储一体化沙盘,多维度、全方位呈现了天合光能光伏智慧能源和能源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表达了天合光能构建能源互联网、助力区域碳中和的坚定信念。通过实景与影像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天合光能的创新优势及“构建无碳的新能源世界”的不懈努力。
捷报!天合光能喜获青海海西州茫崖市1GW风光储+防风固沙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
近日青海省能源局印发《关于2021年市场化并网项目开发建设的有关通知》(青能新能【2021】72号文件),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光能”)全资子公司江苏天合太阳能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和国家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国华投资”)共同发起设立的国华合创(北京)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取得海西州茫崖1GW风光储+防风固沙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 天合光能在青海省已建设完成海南州100MW光伏电站项目。正在海西州建设的50MW光伏发电项目将为当地送去更多绿色生产力。目前,天合光能在青海省完成项目储备约3GW。此次和国华投资公司强强联手,共同开发海西州茫崖1GW风光储+防风固沙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将对青海省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节选自“青海省能源局文件” 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以“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为使命,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设计、施工、运维等在内的一站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智慧能源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