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1,天合光能再获国家级荣誉

近日,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荣获“2024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 助力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园实现国家级绿色工厂“零”的突破,这也是天合光能盐城基地第五次获得国家级荣誉。     日前,2024年度新培育的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名单公布。根据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绿色工厂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   截至目前,盐城基地已先后获得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国家级绿色工厂等五项国家级荣誉。同时,天合光能盐城基地也是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其所有产品均满足生态产品评价要求,其中天尊组件产品进入工信部 2021年度绿色设计产品名单。   去年,天合光能MSCI(明晟)评级还从“BB”上调至“BBB”等级,相继入选“2024彭博绿金ESG50最受关注榜单”领军企业、《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2024绿光ESG榜典范案例TOP10等。此外,天合光能还积极推进组件生产的低碳化并获得多项认证,并在去年诞生全球首块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

天合光能高纪凡:相信、看见、做到,探索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在“光能杯”行业盛会上,发表了题为“相信、看见、做到——探索中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演讲。会上,高纪凡分享了公司在210先进技术与生态构建方面的经验与成果。他强调,210的成功源于“利他”的理念,通过赋能创新,助力产业和客户获得更高价值。当前,光伏产业面临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机和使命,唯有共建生态,方可在新时期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承担起探寻中国新兴产业走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路的使命。

行业排名第一,天合光能入选2024中国出海品牌100强指数

12月27日,第二届中国品牌形象海外传播论坛在京举行并发布2024中国出海品牌100强指数,天合光能在光伏设备上榜企业中位列第一。
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海外网与中华环保联合会联合主办,旨在探讨中国企业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品牌,讲好中国品牌与中国企业ESG故事,推动中国企业品牌形象海外传播。天合光能凭借其全球化战略、海外传播影响力及卓越的海外市场表现,以837.9的指数总得分位列榜单第29位。

本周,央视《新闻联播》《中文国际》频道、新华社、中新社等聚焦天合光能科技创新、共建生态【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央视四套《中国新闻》、央广网、新华社、中新社、中国能源报、中国改革报、青海日报、青海广播电视台等央媒、省媒,以及华夏能源网、赶碳号科技、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索比光伏网、高工储能、集邦储能等行业媒体,共计30余家媒体相继报道天合光能,点赞天合光能牢牢抓住创新不放松,高水平建设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引领210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并助力打造光储融合发展良性生态,单篇最高阅读量67.1万。

三连冠!天合智慧能源荣膺“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光伏EPC企业”

12月25日至26日,“碳索企业家”跨年分享会暨第十二届“光能杯”光伏行业颁奖盛典在苏州隆重举办。本次大会聚焦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以及解决方案协同创新。常州天合智慧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合智慧能源)在本次“光能杯”评选中荣获“2024年度最具影响力光伏EPC企业”奖,彰显了行业对天合智慧能源一站式场景化解决方案的高度认可。     天合智慧能源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场景化解决方案,以严谨的采购流程为基础、成熟的施工管理体系为核心、完善的运维体系为支撑,根据项目特点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已建成的光、储、风电站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更多场景赋能,力争打造世界一流的示范工程和标杆工程。     连续三年领跑,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天合智慧能源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也激励我们不断前行。未来,天合智慧能源将继续响应绿色能源发展政策,深挖市场需求,打造风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央视四套报道天合光能:走进重点实验室

近日,设立在天合光能的 “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登上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推出系列报道《走进重点实验室》,以3分45秒时长的独立短片点赞天合光能光电转化率屡创纪录,科技引领光伏产业发展。     央视此次走进的是今年10月启用的实验室新址,占地约16000平方米,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200多位科研人员在这里集聚,推进下一代高效太阳电池技术研究,重点布局晶体硅、钙钛矿和三五族太阳电池三大方向,攻关高效电池关键技术,努力实现降本增效并推动产业化,目前实验室已成为光伏技术创新策源地,为国家能源转型、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略支撑,形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聚集高地。 实验室副主任陈奕峰托着一块比其手掌略大的电池片,对记者说,如果把这块电池放在屋顶上,一年可以发10度电。光伏组件由66片电池组成,如在100平米的屋顶铺上16块740W光伏组件,费用仅需3万元,每年可发10000度电,足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还可以将多余的电卖给电网。 实验室建成以来,已创造29次世界纪录,获得光伏行业首个国家技术发明奖,并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发表重要学术成果。实验室副主任冯志强表示,实验室引领我国光伏产业从20多年前的技术、市场、设备三头在外。到如今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生产制造,产业链的完善程度都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