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改革报、中国能源报、澎湃新闻、华夏时报、时代周报、能源发展网等多家权威媒体相继报道天合光能,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在钙钛矿叠层技术、储能及新场景解决方案等多元业务布局、全球化战略等方面多维发力,不断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引领行业破内卷、穿越周期,并点赞董事长兼CEO高纪凡作为复旦大学兼职教授在思政课的“首秀”,以自身创业历程和人生智慧,激励青年学子实现自我价值。 01 天合光能以创新破内卷 近年来,光伏产业内卷问题突出,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问题,新华社、中国改革报、中国能源报、华夏时报、时代周报、能源发展网、世纪新能源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等媒体高度肯定天合光能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主动破局:提前布局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培育智能微网、源网荷储、零碳园区、绿色算力、绿电制氢氨醇、虚拟电厂等新增长点;先后签订北美、中国等市场储能大单,在参与的青海三江源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微电网、大丰港(近)零碳产业园等项目进展上成果颇丰,有望率先穿越周期,引领行业走向高远未来。其中,单篇阅读量最高已达70.5万。 新华网刊发《多措并举整治“内卷式”竞争 光伏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目前阅读量已达70.5万。 02 中新社重磅栏目聚焦天合光能 中新社推出《台青在大厂》栏目,讲述“光伏大厂”天合光能凭借技术创新、全球化战略以及减碳成绩,吸引台湾青年孟境源在天合扎根与成长的故事。依托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合光能连续32次创造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世界纪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量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12月底,天合光能业务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其中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60GW,相当于在全球种植了 191 亿棵树的减碳量……孟境源坦言,这些领先实力与耀眼成绩也让他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多了一份笃定。 03 高纪凡思政课传递智慧与担当 近日,在复旦大学即将迎来建校120周年之际,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作为兼职教授走上讲台,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高纪凡回顾了自己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生活到投身光伏产业的创业历程,分享了导师唐敖庆先生的三句话,讲述了在行业寒冬中坚守科研投入、打破世界纪录的经历,以及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为中国光伏产业赢得话语权的高光时刻,希望将自己的人生智慧“创新、利他、韧性”传递给学生们,鼓励他们找准社会需求与个人理想的结合点,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受到澎湃新闻、中国教育发布等媒体的关注报道。
Author Archives: amanda
绿起吧,沙漠!| 光储融入生态治理,1GW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组件“借光治沙”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兰布和沙漠,是我国的第八大沙漠,这里年均降水量只有14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可达2400毫米。“一年一场风,风吹石头跑”,曾是乌兰布和沙漠的生动写照。放眼如今,乌兰布和沙漠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更形成了光、林、草相结合的林沙产业新模式。在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中,由天合光能供货的1GW至尊670W系列组件,配套储能设施,正在将光伏发电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开启“借光治沙”之路。 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充分利用磴口县境内的沙漠和乌拉特前旗既有矿区排土场废弃土地,将光伏发电产业同沙漠生态治理、采矿区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着力构筑区域绿色生态屏障,对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670W系列组件,凭借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和高可靠性的核心优势,可有效降低度电成本,为客户带来更高收益。项目已顺利并网发电,且运行良好,每年可发电23.54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97.92万吨,节约标煤77.36万吨,实现了生态环保效益与绿色能源的双赢。 早在2011年,磴口县便率先开展了光伏治沙项目,将光伏发电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大力推行“林草光互补”治沙新模式。近年来,磴口县利用沙漠的光能资源,大力发展光伏绿色清洁能源,通过“光伏+生态治理”,实现了“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修复”的发展模式,力求达到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天合光能多年来在生态治理方面也有许多成功实践,在“光伏+治沙”的建设和智慧化运行等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技术经验,通过产品、系统和生命周期多维度的考量,围绕沙漠生态治理、环境修复展开深入研究,为客户提供覆盖多种应用场景的产品解决方案。光能+储能+治沙“三管齐下”,以实际行动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
全球发布·菲律宾站|天合储能升级场景化解决方案亮相菲律宾太阳能光伏与电池储能展
5月19日,天合储能在马尼拉SMX会展中心举办的菲律宾太阳能光伏与电池储能展(Solar & Storage Live Philippines 2025) 上,重磅推出了新一代升级的Elementa 2 Pro 5MWh储能系统。继在欧洲、日本和澳洲等市场发布后,此次在菲律宾的亮相标志着天合储能在全球市场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菲律宾正面临电网稳定性、能源安全与成本效益等多重严峻挑战,当地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发展,目标是到 2030 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比35%。随着太阳能和风能的不断发展,安全可靠的储能系统成为平衡电网、保障清洁能源稳定输出的关键。此外,菲律宾属季风热带气候,高温高湿的特殊环境对储能系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此次升级推出的Elementa 2 Pro在上一代产品基础上,以更高效率、更强适应性和更优安全性能精准应对这些挑战。 超长循环与卓越安全性:Elementa 2 Pro搭载天合储能自研314Ah高性能电芯,提升至15,000次的超长循环寿命,有效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此外,系统配备先进的消防和灭火系统,结合三明治舱体结构设计,可提供长达2小时防火保护,确保长周期的安全运行,为当地岛屿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可靠支持。 场景化适配与更高效率:针对群岛国家特有的高湿度和盐雾等极端气候环境,Elementa 2 Pro具备C5级耐腐蚀认证,电池模块达到IP67防护等级,无惧恶劣环境侵蚀。针对热带国家的高温气候,智能冷却系统将内部电芯温差精准控制在2.5℃以内,平均辅助功耗降低30%,支持在最高55℃的高温环境下稳定运行。此外,通过肩并肩背靠背的紧凑型设计,场站能量密度提升12.04%,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储能始终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为使命。此次 Elementa 2 Pro 在菲律宾的成功发布,是其深耕全球储能市场的又一力证。未来,天合储能将持续以创新驱动,凭借卓越产品与前沿技术,积极迎接全球能源挑战,为构建稳定、清洁、高效的全球能源体系贡献更多力量,加速世界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论坛聚焦|TOPCon双面率和低辐照性能更优,实际应用综合发电更高
近日,由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协会(SEMI)举办的“SEMI先进N型太阳电池技术与标准论坛”在安徽宣城召开。本次会议汇集了光伏领域产学界诸多专业人士,共同探讨N型太阳电池技术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天合光能技术助理副总裁王乐博士受邀出席会议,并发表《N型电池在光伏应用项目中的差异化分析》主题演讲,从双面率、低辐照性能、温度系数、入射光角度响应四个方面分析了TOPCon电池与BC电池差异,鞭辟入里地指出:TOPCon组件在双面率和低辐照性能上的表现都明显优于BC组件,在入射光角度响应(IAM)方面的表现与BC产品无明显差异。 在实际的项目应用中,光伏系统的发电能力与投资收益密切相关。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双面率、低辐照性能、功率温度系数、入射光的角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发电能力。5月16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发布2024年度数据成果,组件端的实证数据显示,2024年TOPCon组件发电量最高,且近三年TOPCon的平均值发电量较PERC、IBC组件分别高2.02%,1.43%。TOPCon组件的综合发电性能优势在客户端得到充分验证与体现。 双面率高出BC组件约15% 地面电站场景下TOPCon组件单瓦发电能力更优 在目前的技术背景下,组件背面的发电能力越来越重要,更高的双面率会带来更高的单瓦发电能力。BC电池受其本身电池结构的影响,双面率相较TOPCon组件低15%,随着地表反射率的增加,双面组件的单瓦发电能力优势更明显。以地表反射率约为35%的沙漠场景为例,TOPCon组件相较BC组件的发电量优势大约保持在1.23%。 TOPCon组件低辐照性能更优 从黎明至黄昏始终高能在线 根据全球辐照分布,大部分国家/地区低辐照时长的占比都超过90%(如图1所示),因此,光伏组件在低辐照下发电性能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图1 不同区域的辐照强度和辐照分布 从理论分析,组件的低辐照性能主要受到并联电阻Rsh的影响,其反映了电池的漏电水平,Rsh越大,漏电损失的电流越小,其低辐照下的发电性能就越好。由于电池结构的不同,TOPCon电池的主要漏电通道数量远远少于BC电池,因此大大降低了漏电损失,组件的Rsh较BC电池要大很多,低辐照性能要明显优于BC组件。在200W/m²的低辐照条件下,BC产品的低辐照性能比TOPCon低约3%。实际测试中,从一天中的逐时发电量对比来看,TOPCon组件在晨昏时表现更优(如图2)。 图2 晨昏时辐照强度低,TOPCon弱光性能优势体现 在报告中,针对近期关注度较高的TOPCon与BC的抗阴影遮挡能力之争,王乐博士也从科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BC电池为了应对热斑风险,在电极间设计了专门的漏电通道,导致其在遮挡时提供的反向电压低于TOPCon电池,从而延缓了BC组件电路中旁路二极管启动,但这样的设计造成了BC产品在低辐照性能方面性能的损失;同时这种做法只在小面积遮挡情况下,BC组件二极管不启动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优势,比如屋顶少量的鸟粪遮挡的情况。在大型地面电站包括海上光伏等的实际项目应用中,较常出现的则是大范围的鸟粪污渍遮挡或者方阵间的前后排遮挡。 图3 大型地面电站场景以短边阵列间遮挡为主 当发生前后排遮挡时,BC组件的低击穿电压虽然可以挽回部分电流,但从P-V曲线可以观察到,被抬升部分曲线并未形成峰值,更没有达到或超越原有峰值水平,从功率输出和工作状态上与TOPCon并没有差异,实证发电量也同步证明了这一结果。 图4 前后排遮挡I-V P-V输出特性 当前,TOPCon电池技术作为行业主流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Infolink于2024年Q4发布的全球主流厂家2025年组件产能统计与预测报告,BC组件的产能约为45GW,而N型TOPCon组件的产能约为500GW,产品供给能力遥遥领先;为客户的供应链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TrendForce、CPIA等在内的多家行业权威机构均预测,未来5年内,TOPCon组件仍将占据行业主流地位。另一方面,技术路线也呈现出发展的多样性,这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也是当前复杂应用场景的现实需求,例如,BC组件适用于高端屋顶分布式场景,HJT组件更适用于立式场景等。 从电池到组件,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天合光能始终以技术创新引领自身发展,不断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本周,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之际,新华社西文专线点赞天合光能打造中拉经贸合作范本【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新华社、中国经济时报、环球网、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天合光能,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全球化战略,打造中拉经贸合作范本,助力中拉关系行稳致远,凭借领先的技术创新与业务布局,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保持稳健经营,并作为企业创新主体,推动行业构建新一代电池技术体系,进一步展现天合光能引领光伏行业穿越周期的实力与潜力。 01 天合光能打造中拉经贸合作范本 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13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中拉论坛正式运行十周年之际,新华社面向拉美及西班牙发布西班牙文专线报道,肯定天合光能打造中拉经贸合作范本。 新华社刊发专题报道《China y Latinoamérica profundizan cooperación económica y comercial para impulsar juntas el desarrollo sostenible》,高度肯定天合光能打造中拉经贸合作范本。 报道指出,天合光能在巴西的萨尔瓦多市建立了其第三座太阳能智能工厂,积极雇佣当地员工,并在巴西生产组装主要零部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交付和客户服务效率。同时,天合光能还通过与当地市场紧密结合,不断扩大在拉美地区的业务范围,展现了中国与拉美在绿色能源领域的深度合作与互补优势,为推动拉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02 天合光能在行业周期中保持稳健经营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的披露,光伏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得到呈现:2024年,光伏行业大面积亏损,光伏主产业链“失血”严重,光伏企业利润修复面临着多重挑战。本周,中国经济时报、环球网、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继续关注光伏行业发展情况,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具备前瞻战略和全球化经营能力,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保持稳健经营,充分认可天合光能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源源动力,以及穿越行业周期的强劲实力。 第一财经刊发《A股5家光伏企业举行集体业绩说明会,谈了关税、市场预判、融资授信等问题》。 03 天合光能助力构建新一代电池技术体系 近日,由天合光能牵头的两项“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技术”国家重点专项:“高可靠晶硅组件及其电池成套制备技术”、“Ⅲ-Ⅴ族薄膜电池及与晶硅的叠层电池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的项目实施方案经专家组审议通过。受到每日经济新闻、齐鲁晚报、钙钛矿工厂等媒体报道,不少媒体表示: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天合光能科研创新水平和行业引领能力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天合光能作为企业创新主体正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致力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行业构建新一代电池技术体系。 钙钛矿工厂刊发《实施方案审议通过!天合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晶硅的叠层电池低成本制备关键技术项目》。
电价市场化引领储能升级,天合Elementa 金刚3 系统性解法破局“量价错配”
5月15日,第三届新能源电力发展论坛暨第九届新能源电站设计、工程与设备选型研讨会在济南成功召开。大会围绕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电站设计优化、电价收益测算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天合光能中国区产品市场负责人鲁晓晟受邀出席,并发表主题为《市场化及场景化下的光储产品新机遇》的精彩演讲。他表示,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储能正逐渐成为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收益的核心驱动因素。 根据政策,目前在市场化交易模式中,日内实时交易是收益的重要来源。利用好日内价格波动,除了直接给电站项目带来收益外,还能够在目前机制电价政策下拿到更高的综合市场化交易价格,进而获得比同类电站更高的收益。未来,光伏项目的收益将变得更加复杂且动态,根据电价实时变化来进行灵活调度的能力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目前全国已有19个省份实施中午时段的谷段电价,电价下浮幅度高达50%至90%,而这恰是光伏出力最强的时段。发电高峰遭遇电价洼地,这一“量价错配”现象正倒逼行业深度思考如何优化发电与放电的时序逻辑,以更好适应市场化交易的价值导向。 在电价“日内化”趋势下,储能系统必须具备更快的响应、更智能的调度、更低的生命周期成本,才能实现“发电增质、收益增稳”。鲁晓晟表示,天合储能全新一代旗舰液冷系统——Elementa 金刚3,正是应对这一时代挑战的系统性解法。产品围绕高安全、高收益、全场景适配三大核心能力,精准满足项目在容量支撑、调频辅助、电力套利等多种复杂应用场景下的价值诉求。 在技术层面,Elementa 金刚3采用587Ah大容量电芯与超聚能舱体架构,实现单柜7MWh+的配置能力,可节省11.3%占地面积、提升12.78%能量密度、减少12%线缆使用,有效降低度电成本。在智能调度方面,系统搭载AI管理平台,具备电价识别与策略优化功能,可根据市场波动自动调整充放电,实现更高收益。在场景适应方面,系统支持高湿、高盐、高海拔、风沙、地震等多种复杂环境,具备高防护、强抗震与宽温运行能力,广泛适用于海岛、沙戈荒、高原等多类复杂场景,保障全生命周期稳定运行。 面向加速推进的电价市场化改革,天合储能将继续坚持全栈自研、系统创新、全球交付三大战略,持续打造具备更高安全性、更强智能性、更广适配性的储能解决方案,为创建美好零碳世界贡献天合力量。
新能源电力论坛:跟踪支架是新政下电站收益提升“利器”,高可靠性是关键
5月15日至16日,第三届新能源电力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天合光能支架事业部联席总裁王芝斌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电力市场化交易环境下电站设备选型》的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了跟踪支架在提升光伏电站收益中的重要作用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跟踪支架提升日内加权电价0.44-2.4分/瓦 AI技术进一步赋能增效 王芝斌指出,在新政策背景下,能源供需平衡需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以化解结构性矛盾,保障电网稳定运行。相较于固定支架,跟踪支架在早晚时段发电量更高,而这些时段恰逢市场化交易中的高电价区间,因此成为提升光伏电站收益的有效手段。据测算,跟踪支架可使日内加权电价每瓦提升0.44-2.4分,在电力市场化交易环境下,投资回收期可缩短1-2年。 随着AI技术在跟踪支架行业应用的日趋成熟,智能算法进一步优化了高发电时段的功率输出,为电站收益带来额外增益。天合光能的SuperTrack智能算法全球累计交付量已超3GW,其发电增益获得SGS、UL Solutions等全球知名第三方机构的实证认可。2024年,由天合光能牵头、15家企业与机构参与编制的国内首个智能跟踪支架标准《光伏跟踪支架智能跟踪性能测试方法》(T/CPIA 0082—2024)正式获批,自主创新的同时,天合跟踪也在积极推动跟踪支架行业的技术进步。 国内跟踪支架市场远落后全球水平 质量短板亟待补齐 据相关第三方机构统计,2023年全球跟踪支架渗透率在40%左右,中东、拉美地区约为80%,北美地区达90%以上,而中国的跟踪支架渗透率仅为3%,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中国作为全球光伏产业最领先的市场,跟踪支架的发展却明显落后。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为国内过于强调跟踪支架最低价中标,忽视技术含量与质量标准,导致部分工艺落后、质量低劣的产品流入市场,引发运营中频繁的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对跟踪支架可靠性的误解。 王芝斌介绍到,天合光能一直将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线,从设计质量、材料质量到生产过程进行严密把控,并与世界一流的目击实验室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共同对10大关键部件以及34个测试项进行严格测试,确保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以宁夏某光伏项目为例,天合光能在制动器、TCU/NCU、电机、轴承等关键零部件上的故障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高效组件+智能跟踪系统解决方案 成高可靠+高收益实现路径 面对当下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天合光能推出了由极御组件和智能跟踪双核驱动的极端天气极端气候解决方案。极御组件玻璃厚度提升25%,抗能量冲击能力与传统同版型组件相比提升2.5倍。智能跟踪系统通过对极端气候进行提前预报,并采取主动防护策略,以确保电站财产安全和运行安全性。同时,天合智慧云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实时监控,为用户提供定期质保建议。解决方案统一的质保窗口不但可以减少客户的沟通成本,也可以避免责任推诿,提高客户的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跟踪支架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的优势已得到充分验证,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仍需全产业链共同努力。天合光能通过技术创新与严格质量管控,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为中国跟踪支架市场的突破提供了可行路径。
护航农业绿色发展 | 天合光能助力澳洲杏仁果园项目顺利竣工
近日,由天合光能供货的澳大利亚Kerarbury杏仁果园6MW项目顺利竣工。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组件,由澳大利亚领先能源公司AGL Energy开发,为全球最大的杏仁种植商ofi(Olam Food Ingredients)所有。 图片来源:AGL 项目将于近期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达1400万度,相当于邻近Griffith社区年均使用电量,可满足园区近83%的电力需求,项目同时配备储能系统。该项目有利于摆脱当地对柴油或电网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加速当地去碳化进程,推动绿色能源转型。 天合光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地区负责人周之超表示:“我们很荣幸与 AGL合作,为推动澳大利亚农业向可持续能源转型贡献力量。天合光能领先高效的光伏组件有利于推动绿色能源转型,使企业能够充满信心地迈向绿色可持续未来。” AGL可持续商业能源解决方案负责人Brendan Weinert表示:“AGL致力于为澳大利亚客户提供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该项目是我们为杏仁产业打造的第三个光伏电站。在接下来的20年合作中,AGL管理和维护该光伏电站,使ofi能够专注于杏仁生产,同时受益于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 天合光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多个项目输送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展望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以领先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满足全球新能源发展需求,为构建美好零碳未来贡献天合智慧。
强风来袭,天合光能以“钢铁防线”守护千亿光伏资产安全
新华社权威发布,天合光能荣膺“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行业TOP2
5月10日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国品牌日,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品牌》杂志社等单位承办的“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浙江德清正式发布,天合光能凭借在上一年度中创新、专利、质量、服务、品牌、公益等多领域的突出成绩,以品牌强度874、品牌价值203.76亿元的评级,荣登能源化工组第25位,位列光伏组件厂商前二名。 “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已连续开展12年,是我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公益性品牌价值评价榜单之一。信息发布遵循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围绕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效等技术创新指标,质量管理水平、质量信用及质量水平等质量指标,社会公益、环境保护、员工关怀及推进机制等社会责任指标,品牌建设、品牌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及品牌发展环境等市场指标,服务保障、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等服务指标,坚持“科学、公正、公开、公认”的工作原则,评估形成体现综合竞争力的品牌强度及体现未来收益潜力的品牌价值,并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被业界誉为中国品牌价值金榜。 本次评价覆盖1068个品牌,涵盖能源化工、电子电气、医药健康、中华老字号等多个行业龙头企业与区域品牌,光伏企业归属能源化工范畴,与天合光能共同上榜的能源化工企业还有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华能、中广核等。 天合光能获此佳绩,不仅是对天合光能长期以来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产品质量、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多领域不懈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全球能源变革浪潮中,通过品牌建设推动光伏产业由“价格内卷”到“价值创造”的积极肯定。 天合光能始终坚持创新、品牌、全球化,业务遍布全球 180 多个国家,截至2024年底,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60GW,210 组件累计出货量持续保持全球第一,迄今已32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累计专利申请超6600+,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明专利量全球第一,开创了中国提出IEC国际标准的先河。 当前,天合光能正加速向全面解决方案战略转型,将行业领先的组件产品品牌1.0时代升级为涵盖产品、系统、解决方案,以场景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球光储全面解决方案的领先品牌2.0时代,在分布式、集中式、新场景等各领域集中发力,培育光储及场景融合、智能微网、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绿色算力、绿电制氢氨醇等新增长极,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