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合光能与西班牙公益组织ReTree合作开展一项为期三年的“天合森林”公益计划。天合光能在ReTree的支持下在马德里北部山脉和特鲁埃尔Vértice del Frío种植1500棵树,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并吸收城市二氧化碳排放。 天合光能员工在天合森林种植 通过该计划,14016平方米的退化土壤将得到再生, 44358千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将被吸收,还将创造450小时就业机会。 首批500棵树已经完成种植, Vértice del Frío正在面临沙漠化和土壤退化的高风险,在这里植树可以帮助森林重造。希望未来几年内,在天合森林的帮助下,退化的土壤将得到再生。ReTree介绍,在选择种植哪种树木时,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键考量因素,因此优先考虑的是本地物种,以保护和维持每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天合森林建成后,可以通过ReTree的数字化监测平台Treegital追踪到实时的二氧化碳吸收数据。 地球不仅仅是一个游乐场,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天合光能希望通过该项计划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更进一步,不仅有能力改变能源生产方式,还能改变地球的未来。
Author Archives: amanda
天合储能与英国TEMPORIS、CLARKE ENERGY强强联手,共筑英国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新篇章
近日, 天合储能与Temporis Capital、Clarke Energy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并签署施工合同,于苏格兰 Boat of Garten 全力打造一座规模达 50MW/100MWh 的先进储能系统。此项目标志着三方在能源领域携手迈出关键一步,为苏格兰乃至英国的能源转型注入强大动力。 目前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预计于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投入运营。考虑到16年全生命周期的运维保障,天合储能Elementa 金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性能与运维保障,为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此外,通过提供精准高效的电网平衡与稳定服务,Boat of Garten项目将成为苏格兰电网的坚实后盾,有力推动英国碳排放削减进程。 Temporis Capital 投资总监 Tom Harada 表示:“此次合作是 Temporis 在英国清洁能源供应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我们首个电池储能系统项目,更是当前资金投入开发的三大核心项目之一。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迅猛增长,电池储能系统对于缓解电网压力、保障能源稳定供应至关重要。我们坚信,此项目将成为推动英国能源转型的重要里程碑。” Clarke Energy Limited 可持续解决方案负责人 Adam Wray – Summerson 称:“作为 Temporis Boat of Garten 项目的核心合作伙伴,我们深感荣幸。项目将采用天合储能的 Elementa 金刚电池储能系统并纳入 EPC 总承包合同,大幅度降低交付风险,确保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内性能卓越。在电网加速脱碳的大背景下,本项目将为储能系统的广泛部署提供有力支撑与成功范例。” 天合储能欧洲区负责人 Gabriele Buccini 表示:“能与 Temporis Capital 及 Clarke Energy …
天合光能倪莉莉:坚持场景需求指引,聚焦储能价值实现
12月11日,在全球能源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时期,2024高工储能年会在深圳隆重开幕。本届年会以“守正谋变 破卷图强”为主题,聚焦储能行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与创新,旨在预判行业下一步走势,并探索储能技术在全球能源结构性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天合光能全球产品总裁倪莉莉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提出了三大核心倡议,以推动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全球能源的绿色转型。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行业已成为能源结构性转型的关键“钥匙”。据GGII预测,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将突破60GW/130GWh,而中国新型储能投运项目净增长达到27.13GW/61.13GWh,显示出中国在全球储能产业中的领导地位。在此背景下,作为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光能积极参与并推动储能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倪莉莉在致辞中作出三点倡议: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促进新型储能的调度运用。天合光能倡导加快推进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确保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公平调用和优化配置,以实现其“一体多用、分时复用”的价值最大化。 二是推动新型储能与关联行业的深度耦合,实现产业链快速升级。面对储能产业的迅猛发展,天合光能强调储能与光伏、风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深度合作,可以推动产业链的快速升级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三是推动储能行业绿色升级,建立零碳能源体系。天合光能提出推动储能行业的绿色升级,通过绿色化供应链和零碳解决方案,为电网乃至整个能源系统的零碳转型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光储领域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探索行业绿色升级。在储能板块,天合已构建从电芯到电池舱到AC侧全方位系统集成能力的核心竞争力,并凭借卓越的创新实力和全球布局能力,于近日上榜 S&P Global 2024 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 TOP10 榜单,在中、英、澳三大市场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三季度,天合储能电池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 7.5GWh,其交付网络遍及各大洲,彰显强劲全球交付能力,赋能全球能源变革。 面向未来,天合光能将始终秉持“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坚持场景需求指引,聚焦储能价值实现,为创造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持续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智驭能源!天合光能引领韩国智慧光储绿色转型
12月11日,天合光能亚太区域于韩国首尔举办了一场以“Trinasolar Innovation Talks: Powering Sustainability with Smart Solar and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为主题的活动。此次活动,天合光能携手韩国的工商业翘楚、区域核心分销商以及行业资深专家,共同探讨韩国能源领域的前沿走向,为当地光储智慧能源发展添砖加瓦。 在活动现场,天合光能亚太业务总裁Todd Li发表致辞,“天合光能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正积极加速韩国及全球市场的本地化进程,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我们将凭借高效的光储产品组合,提供更加优质的技术及市场服务,携手生态伙伴共创美好能源未来。” 活动现场,天合光能强调了5年内TOPCon技术依然是市场主流,当下正引领光伏行业进入TOPCon 2.0时代。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功率提升达30-40W,效率提升1%以上。除了组件功率与效率的双重升级,新一代至尊N型组件在双面率、低辐照、温度系数、可靠性等方面亦有显著突破和卓越表现,双面率再提高5%。同时能全面适配多种丰富场景,尤其在分布式等细分场景下价值强劲升级,充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现了天合光能在推动光伏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方面的强大实力。 凭借丰富的项目开发、投资建设和运维经验,以及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天合光能在韩国业务得到了众多合作伙伴的认可。在韩国首次投资并负责开发和施工建设的Jincheon光伏电站采用了天合光能的高效双面双玻组件,开工后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建设、安装、调试与验收,年发电量可达700兆瓦时,在当地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储能领域,随着韩国市场对稳定、高效能源供应的需求日益迫切,天合光能的大型储能电池舱Elementa系列产品在韩国市场备受关注和青睐。天合光能深刻洞悉光储融合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和巨大潜力,将高效的光伏发电与先进的储能技术融合,实现了能源的优化配置和智能管理。天合光能的储能解决方案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完美适配不同规模和应用场景的独特需求。从工业园区到商业中心,从电网系统到数据中心,天合光能向与座嘉宾展示了全球各地已落地的光储融合解决方案,彰显了其在光储领域的深厚技术沉淀和客户忠实信任。 此外,本次活动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那就是一站式数字服务平台——Trinahub在亚太区域正式上线韩语版本。天合光能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结合全球丰富的行业经验与本地化的精细策略,整合行业顶尖的光储资源,为韩国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营销自动化服务。通过Trinahub平台,韩国的本地合作伙伴能够便捷、及时地获取最新的行业资讯、前沿技术动态和精准的市场信息,畅享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营销工具和卓越服务。这不仅有助于显著提升合作伙伴的市场竞争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天合光能与韩国市场的紧密联系和深度合作,携手共同推动亚太新能源事业蓬勃发展。 展望未来,天合光能将持续科技创新,坚定地携手亚太及全球合作伙伴,汇聚行业顶尖的光储资源,与生态合作伙伴携手一起迎接绿色、高效、安全、智能的能源新时代,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海外品牌首家 天合储能户储电池系统荣获日本JET安全可靠认证
近日,天合储能自主研发的 “全新一代抗低温户用储能电池系统”,成功通过了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JIS C 4441标准电池热蔓延测试,并成为海外品牌首家荣获该认证的电池研发和生产厂家。充分证明了天合储能产品的高度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证明了天合多年深耕日本户用储能市场,研发认证团队对日本本地JIS标准深度解析的实力。 认证授予仪式 作为业界最严苛电池安全测试,JIS C 4441热蔓延试验认证,主要测试系统材料和结构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受性,以及火焰的蔓延控制性能。通过对电池系统内的电芯单体进行强制热失控测试,确保即使电芯发生燃烧,电池系统箱体外部也没有明火和箱体破裂。 在实际测试中,被迫热失控的单体电芯未发生起火现象,同时电池系统内部其他电芯也均未起火。整体热失控发生后又经过长时间观察,观察发现热失控8小时候后储能系统内部的最高温度已快速下降到高于室温10°C的水平,并保持在接近室温水平。测试结果充分展示了天合储能作为储能系统的卓越耐火与耐热性能,同时显著降低火焰向其他电池或建筑物蔓延的风险,为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实基础。 热失控发生后测试样品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 JIS C 4441 认证测试在天合储能位于中国江苏省的测试实验室开展,JET 认证机构测试官现场目击测试完成。此次采用的目击测试模式在海外尚属首次,这不仅彰显了天合储能对 JIS 标准的深刻洞察与精准把握,同时能够严格按照高水准进行产品开发,从而赢得了市场的充分认可与信赖。 根据METI的测算,截止到 2025年日本户储市场空间 1.9GWh,累计装机将达到 11GWh。面对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天合储能深知对于安装在室内场景的户储系统而言,其蔓延控制性能至关重要。 从2020年正式进入日本市场以来,天合储能始终把保障产品安全放在首位,全力投入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2023年东京都的户用储能系统品牌排行榜中,天合储能名列前茅,成为众多家庭信赖的品牌。本次天合户储电池系统荣获日本JET安全可靠认证,是继天合储能在2020年成为中国国内首家自主品牌户用储能电池系统荣获日本JET证书的中国企业后的又一次突破。 展望未来,天合储能将继续与本地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公司计划于2025年春季在日本市场推出更为系统化的户储解决方案,旨在为日本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户用储能系统,进一步满足日本市场对高安全、高可靠性储能产品的需求。
本周,福布斯头条报道,多家媒体肯定天合光能TOPCon技术领先与光储融合战略【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央视网、中国证券报、中国能源报、证券时报、能源发展网、福布斯中国、江苏经济报、上海科技报、华夏能源网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天合光能,高度肯定天合光能坚持技术创新,在TOPCon技术领域实现了多次突破,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6.58%,首次将TOPCon电池效率提升到26.5%,第28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并坚持光伏+储能“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积极发挥龙头作用,不断引领行业穿越周期, 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单篇阅读量已突破10万。 01 天合光能坚持光储一体双轮驱动 12月5日,福布斯中国刊发《天合光能:技术创新驱动全球能源转型》。 报道指出,天合光能通过技术创新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TOPCon电池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公司还加速战略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加大光伏产品以外的新业务的发展力度,前瞻性布局储能产业,加速形成光储一体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面对当前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天合光能还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倡导合作创新,不断引领行业穿越周期, 推动技术、产品走向更高的高度,为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华夏能源网刊发《BNEF研讨会:天合光能与行业共绘光储融合与新能源制氢蓝图》。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通过光储一体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打造从电芯到电池舱、AC侧全方位的系统集成,赋能储能产品的多元化场景的应用。 02 天合光能TOPCon技术领先 12月4日,天合光能在202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会上重磅发布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的全新升级的全场景至尊N型大中小版型组件产品。其中,大版型组件功率高达760W,中版型功率高达670W,小版型功率高达495W,组件效率提升达1.8%,全面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及山地等复杂地形、欧美户用及中国别墅屋顶等多种场景,全面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受到央视网、中国证券报、中国能源报、证券时报、能源发展网等二十余家媒体聚焦报道。 新华社刊发《天合光能迈入TOPCon 2.0时代》,目前阅读量已突破10万。 此外,12月3日,江苏经济报刊发《先进产能在“创新竞赛”中加速崛起》。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作为光伏产业的头部企业之一,积极加入N型电池技术(TOPCon)的量产阵营,其董事长高纪凡认为TOPCon在未来5年内仍有巨大的提效空间。公司副总裁陈奕峰表示,光伏业仍处于技术百花齐放的阶段,需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来发挥新技术的最大价值。 12月4日,上海科技报刊发《光伏技术新突破:TOPCon电池效率创新高》。 报道提到,近日,天合光能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双面i-TOPCon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6.58%,首次将TOPCon电池效率提升到26.5%,第28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03 天合光能加大保护知识产权 12月5日,上海科技报刊发《加大保护知识产权,擦亮光伏领域中国“名片”》。 报道提到,天合光能等一批中国光伏企业正通过积极的专利保护,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擦亮中国“高水平走出去”的新“名片”。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已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6000件,并获得超过3000件专利授权,其专利拥有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天合光能至尊组件护航客户收益:山东肥城150MW渔光互补项目发电量突破1.63亿度
近日,天合光能位于山东肥城的150MW渔光互补项目数据出炉,1-11月总发电量达1.63亿度,展示了天合光能至尊670W系列组件的卓越性能。凭借稳定的运行效率,至尊组件实际发电量超出预期发电量,稳稳保证客户的投资收益。 肥城石横镇这一渔光互补项目所在地为石横镇的采煤塌陷区,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及泰安市绿卡重点项目。天合光能充分挖掘统筹采煤塌陷地等可利用的资源,创新性地推出“水面光伏发电+水下渔业养殖”的渔光互补模式,项目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坚实的绿色电力支撑,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发展清洁能源带动采煤沉陷区绿色转型,充分发挥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670W系列组件,该系列组件拥有多项创新设计,凭借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和高可靠性,可有效降低度电成本,保障项目方的投资收益。作为全方位优等生,天合光能至尊670系列组件高分通过鉴衡可靠性测试,以综合第一名的优异表现通过鉴衡严苛的湿热序列测试,即使在湿热的环境下也能保障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安心发电,为客户和行业带来更加持久的发电效益,广泛应用于渔光、滩涂、漂浮、海面等多个场景,如已经并网发电的南大港70MW渔光互补项目也采用天合光能至尊670W高效组件,至尊高效组件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成大型地面电站的必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肥城这一渔光互补项目是光储融合项目,储能设备也全部采用天合储能电站系统,二期项目配套27MW/54MWh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系列液冷系统。项目展现了天合光能从组件到储能、从电芯到舱到PCS的产品一体化优势,以及其给渔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带来的场景价值。 作为业内唯一一家提供组件+支架+储能业务的企业,天合光能依托技术优势和产品领先力,为用户提供多场景定制化的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最大化客户需求。
《福布斯》头条报道,点赞天合光能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12月5日,被誉为“经济的晴雨表”和“财富的风向标”的福布斯榜单制作单位——福布斯头条刊发专题文章《天合光能:技术创新驱动全球能源转型》,深入报道了天合光能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通过合作创新,引领行业穿越周期,推动技术、产品走向更高的高度,为行业破“内卷”走出一条新路,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28次创造世界纪录天合光能技术创新领先 正如文章所说,天合光能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光伏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在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截至目前,已在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6000件,获得超过3000件专利授权。天合光能还首提了IEC国际标准,主导参与了220项行业标准的制定,并已发布147项标准。 文章还强调了天合光能在TOPCon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自2015年起,天合光能便率先在国内开展TOPCon研究,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就在前不久,天合光能高效n型双面i-TOPCon电池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6.58%,首次将TOPCon电池效率推升到26.5%,第28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值得一提的是,据第三方咨询机构InfoLink和集邦公布的数据显示,TOPCon技术因其低辐照性能优异和高双面率特点,在全球市场中占有率达70%,并预计到2028年将提升至75%。 光储一体双轮驱动天合光能战略布局领先 此外,福布斯中国还对天合光能坚持光伏+储能“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并加强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近年来,天合光能加速构建研发、产能、服务、经营管理、风险管控体系全球化的3.0时代,形成包括技术专利、品牌渠道、经营管理、组织人才、数字化体系在内的多元能力全面协同“护城河”,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加大光伏产品以外的新业务的发展力度,持续推动光储一体化平价稳定供电系统,推进光储氢智慧能源融合发展。 2023年,包括集中式、分布式智慧能源,储能和智能跟踪支架等在内的天合光能新业务营收占比已经达到了三分之一。天合光能也是光伏龙头企业中最早布局储能的企业之一,构建了从电芯到电池舱到AC侧全方位系统集成能力。截至2024年三季度,天合储能电池舱及系统累计出货超7.5GWh,尤其在欧洲市场,板块毛利率大幅提升,品牌价值备受国际认可。 当前,面对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天合光能还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呼吁合作创新,优势互补、长板合作,构建全球共商共创共享的新型能源体系,引领行业穿越周期,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BNEF研讨会:天合光能与行业共绘光储融合与新能源制氢蓝图
12月3日,天合光能与彭博新能源财经联合主办《光储协同应用展望与新能源制氢趋势探讨》的主题研讨会圆满落幕。来自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公司、中国能建华东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公司、SynVista Energy和天合光能的行业专家,围绕光储融合和新能源制氢展开探讨。他们一致肯定储能在新能源电站中的作用,并认为通过科学规划和市场化运作,光储融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天合光能光储一体, 赋能多元场景应用 风光发电已经进入了平价时代,多种储能技术百花齐放,绿电制氢技术逐渐崛起,新能源转型正在从规模优先发展到效率和协同优先的新阶段,风光储氢协同一体化发展进入了全新的机遇期。 天合光能中国区总裁杜东亚在致辞中表示,光储融合将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瓶颈的关键。随着产能调整和增速下降,绿色电力消纳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光储融合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推动能源革命的重要力量。天合光能通过光储一体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打造从电芯到电池舱、AC侧全方位的系统集成,赋能储能产品的多元化场景的应用。 杜东亚还表示,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氢电耦合成为了最前沿的产业趋势。随着近些年的技术突破和场景拓展,风光制氢和制绿甲醇的市场会迅速打开。 智慧光储的关键: 解决方案创新+产品+系统 在以“光储融合与绿色氢基能源解决方案”为主题的演讲中,天合光能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监魏本钢表示,解决方案创新+产品+系统是智慧光储应用的关键路径。在魏本钢看来,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产品转换效率可靠性,降低生产及实施成本;软硬件互补提高系统稳定性灵敏性,提升智慧光储应用效果;解决方案创新可以解决场景问题扩大新能源应用规模。 魏本钢还指出,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有助于实现光储及氢基能源规模化发展。通过规划引导和支持性政策,推动绿色能源及绿色产品市场认可度及溢价能力,此外,加速解决产业链瓶颈,促进能源向多终端领域规模化应用。天合光能创新性提出光储荷有效联动的解决方案,通过能源平台实现设备管理和数据分析,以促进光伏、储能和负载的有效协同。 分析机构、设计院等共商: 光、储、氢携手,构建绿色零碳未来 彭博新能源财经储能分析师邹湘宁表示,在2025年实现净零转型、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75摄氏度以内,能源转型至关重要。在彭博新能源财经的净零假设中,2050年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需要达到现在的9倍,需要达到31TW,电池储能需要达到现在的50倍,达到4TW,氢气需要达到现在的4倍,产量达到3.9亿吨,并且氢气届时需要全面脱碳。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面对宏伟的新能源装机目标,来自设计院、EPC、终端客户、新能源制造商的嘉宾就光储融合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光储融合新特征、光储融合的商业模式、新能源制氢等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能建华东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刘广表示,光伏发电因其经济性而备受青睐,但同时也存在供电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引入储能系统,可以有效平衡光伏发电的波动,提升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在智能电网的应用中,结合光伏发电与储能系统的协同效应,可以充分发挥智能电网的优势,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管理。 当前,光伏电站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于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中国电建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公司副总工程师楼巍认为,当项目配置一定比例的光储系统时,这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它将发电、电网、负荷和储能紧密结合,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能源管理系统。 刘广进一步表示,在中国,光储一体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的光资源差异,例如西北地区光资源丰富,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配置储能设施的比例和市场。此外,在高峰时期优先调度储能发电,能够提升储能的性能和收益。同时,市场化运作中,根据分时电价机制,在电价较高的高峰时段优先使用储能放电,这些策略能有效提高储能系统的经济性。SynVista Energy Holdings有限公司董事屠枫则表示,在当下强制配储的政策环境下,为了提高强制配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和市场化运作。 天合光能中国区战略产品及市场总监唐正恺则以天合光能150MW农渔光互补项目为例,分享光储一体化项目的实际应用。该项目开创“棚下种植、棚上光伏”、渔光“水下渔业养殖、水面光伏电站”的新模式,同时配套储能项目,储能电站与光伏电站深度融合,通过光储协同管理和电力智慧分配的能力,提高了光伏电站的利用率,并为电网提供调频等辅助支持,保障电网的稳定性。 关于光储融合呈现的新特征,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近年来,储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有了显著提升。针对高速发展的工商业储能,他表示,行业需要在系统集成技术、行业规范、消防验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以巩固工商业储能投资者信心,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氢能在能源转型中也扮演者重要角色,不仅促进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还推动着工业领域的绿色发展。屠枫认为,光储氢结合主要利用氢能在长时储能方面的优势。相较于锂电储能和电化学储能通常只能满足2至4小时的短时储能需求,光储氢结合能够应对跨地域、跨季节的储能需求,显示出天然的技术互补性。 作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光能在绿氢产业链上也进行了布局,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能源系统,需要行业进一步实现风光储氢系统级的创新。天合光能将积极推动产业生态,与合作伙伴携手,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让每一度电都可持续。
天合光能引领行业迈入TOPCon 2.0时代!至尊N型组件全场景升级发布,大版型组件功率高达760W
12月4日,天合光能在2024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会上重磅发布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的全新升级的全场景至尊N型大中小版型组件产品。其中,大版型组件功率高达760W,中版型功率高达670W,小版型功率高达495W,组件效率提升达1.8%,全面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工商业及山地等复杂地形、欧美户用及中国别墅屋顶等多种场景,全面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升级产品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实现全面量产交付,第一期规划交付产能10GW,并将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保障充足供应。 天合光能认为,随着TOPCon全钝化接触、抑制光学寄生吸收、超细栅线等技术的应用,电池效率突破26.58%,组件功率提升达30-40W,光伏行业全面进入TOPCon 2.0时代。天合光能战略、产品与市场负责人张映斌博士在主题演讲中称,升级后的至尊N型组件在全场景都具有显著优势,在TOPCon 2.0时代客户价值更高,尤其在分布式等细分场景下,价值强劲升级;未来天合光能i-TOPCon技术仍拥有巨大的功率提升空间,随着双面全钝化接触技术、光陷阱技术、超细栅线技术等的导入应用,每年将实现0.3-0.4%的电池效率提升,量产效率将突破27%,组件功率再提升15-20W;进入叠层时代,TOPCon与钙钛矿叠层结合,电池效率有望突破30%+。 天合光能TOPCon再升级,行业共迎TOPCon 2.0 集邦咨询将TOPCon技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2.0阶段重点为突破双面钝化结构。天合光能11月底发布的i-TOPCon Ultra技术,在钝化水平上实现了较大突破,开路电压达到了744.6mV,树立TOPCon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引领光伏行业迈入新阶段:i-TOPCon Ultra最新创造世界纪录,效率高达26.58%,首次将TOPCon电池效率推升到26.5%以上。 天合光能引领光伏行业进入TOPCon 2.0时代,推动TOPCon技术在整个行业层面的效率和功率进一步提升,有利于现有TOPCon资产的充分利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至尊N型全场景升级:六大性能优势显著,双面率再升5%,双面发电量增益达1% 在演讲中,张映斌博士介绍了天合光能全新升级的TOPCon 2.0时代的全场景产品,包含至尊N型大中小版型:基于新一代i-TOPCon Ultra技术,被誉为地面电站“度电成本之星”的至尊N型大版型产品功率升级到760W,效率达到24.5%,正面效率提升达1.3%;面向工商业及山地等复杂地形的至尊N型中版型,具有更优的安装灵活性与电气兼容性,产品功率升级到670W,正面效率最高提升1.5%;面向欧美户用及中国别墅屋顶的极限版型设计的至尊N型小版型产品功率升级到495W,正面效率最高提升1.8%,中小版型效率均高达24.8%。 张映斌介绍,相比于TOPCon 1.0,TOPCon 2.0的至尊N型全场景化大中小版型组件不仅实现功率和效率双提升,而在双面率、低辐照、温度系数、可靠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和卓越表现。本系列产品,双面率进一步提高5%,最高达90%。这首先就意味着TOPCon组件的背面功率会给客户带来更多额外的客户价值,无论何种环境的背面反射率,都会带来可观增益;其次意味着TOPCon产品单瓦发电能力更高,度电成本更低。这一表现在西北大基地尤其显著,以青海为例,TOPCon单瓦综合发电量较XBC高1%。在双面应用场景,TOPCon组件能够带来更高的发电量和更高的客户价值。 此外,TOPCon 2.0组件的温度系数均降低0.01%;在可靠性方面,拥有卓越的抗UV衰减能力,首年衰减率不超过1%,逐年0.4%;在低辐照方面,延续TOPCon优异的低辐照性能。 客户价值提高0.27元/W,LCOE降低3.35% 张映斌介绍,TOPCon 2.0产品在客户价值和LCOE上表现更加亮眼。在青海、西班牙大型地面电站场景和福建和德国分布式和工商业这多种场景下,TOPCon 2.0比TOPCon 1.0的客户价值最多高出0.27元/W,LCOE最多可降低3.35%。 在全球大型地面电站场景下,基于青海和西班牙两个地区的地面电站测算数据显示:相比于TOPCon 1.0产品,TOPCon 2.0的至尊N型大版型组件可以提升0.04-0.11元/W的客户价值,可降低1.14%-1.44%的LCOE。 面向欧美户用及中国别墅屋顶场景下,基于德国和福建两个地区的分布式屋顶测算数据显示:相比于TOPCon 1.0版本,TOPCon 2.0的至尊N型小版型组件可以提升0.15-0.27元/W的客户价值,可降低3.02%-3.35%的LCOE。 面向工商业等分布式场景,基于福建和德国两个地区的测算数据显示:相比于TOPCon 1.0版本,TOPCon 2.0的至尊N型中版型组件可以提升0.11-0.18元/W的客户价值,可降低2.22%-2.34%的LCOE。 天合光能已全面做好准备,持续引领TOPCon 2.0时代。张映斌表示,新一代产品可基于已有的TOPCon产线改造升级,并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量产交付,2025年规划产能10GW,并可根据市场需求快速扩大规模、保障全球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