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menta金刚2完成集成测试,天合储能解决方案赋能欧洲电网稳定

摘要:欧洲集成测试再证Elementa金刚2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及增强电网稳定性的价值。     近日,天合储能携手欧洲知名PCS供应商完成Elementa金刚 2 液冷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集成测试。通过一系列严苛的集成测试,Elementa金刚2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全面验证,不仅为未来欧洲大型储能项目交付提供了保障,也充分验证了天合储能解决方案在应对复杂应用场景中的技术优势。     本次测试涵盖通信、启动与停机、操作及故障管理四大领域,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 2系统通过了所有测试项目且表征优异。在通信测试中,系统展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启动与停机测试中,Elementa金刚 2系统能够按照设计响应启动和停机指令, BMS也能够精确报告直流电压和电流数据,可靠性性能出色。此外,操作测试验证了系统的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 EMS与PCS能够准确执行标准操作指令。故障管理测试则涵盖了灭火系统(FSS)、气体检测系统等安全机制。测试团队模拟了多种异常工况,系统在每种情景下均做出了正确响应。   天合储能欧洲负责人Gabriele Buccini表示:“我们非常高兴Elementa金刚 2已顺利完成欧洲的系统集成测试,这不仅是对我们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天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符合欧洲市场特定技术和监管要求。天合储能在欧洲建立了全面的业务布局,拥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和项目管理团队,以及实力雄厚的外部合作伙伴。   “随着欧洲对可靠且可融资的储能解决方案需求日益增长,我们的完整系统方案旨在应对欧洲能源格局的不断变化。Elementa金刚 2平台能够与电力转换系统无缝集成,确保部署顺利且可靠,帮助开发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增强电网稳定性,并助力欧洲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Gabriele Buccini补充道。   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天合储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打造更先进、更可靠、更优质的储能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结合全球经验和本地化策略,为实现人类社会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贡献力量。

3.24%发电量增益, 天合跟踪AI赋能老电站新活力!

近期,天合跟踪SuperTrack增发电量的实力再一次被证实,国际知名检测机构SGS对天合跟踪位于山东潍坊的智能跟踪技改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证测试,实证对比显示,使用SuperTrack智能控制系统能带来3.24%的发电量增益,按照该电站0.98元/千瓦时的含补贴上网电价计算,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改可为项目带来每年4.45万元/兆瓦的额外收益。通过智能控制技术,跟踪支架对提升光伏电站发电量的提升方式已经不止通过机械层面的向阳转动,AI算法的应用可实时追踪每排支架的最佳发电倾角,从而在跟踪支架的基础上额外再增发最高可达8%的电量,更进一步为电站增效降本。     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负责人孙凯博士介绍该实证项目说,“SuperTrack是为了弥补传统跟踪算法的不足而开发的新一代智能算法,它通过避免或减少逆跟踪阶段前后排组件的阴影遮挡,以及通过双面辐照模型、优化坡角模型及网络神经算法等技术确保跟踪光伏电站在任意时刻都实现发电量最大,从而实现电站发电量的提升。”     保障跟踪电站高效运营不仅需要高科技的软件,高可靠的硬件也必不可少。本次试点项目应用了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智能电控,天合智慧云支架监控平台,以及SuperTrack智能算法,集成软硬件于一体,提升跟踪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运维效率,为客户电站资产的提效增值保驾护航。   智能电控不仅能够保证跟踪支架的跟踪精度,还能够提供大风、大雪、冰雹等多种极端天气的保护策略,提高支架运行的可靠性和运维效率。智慧云平台创新开发了“3D数字地图”、“数据分享”、电机诊断预警”等功能,为电站业主提供精准运维建议,降低运维成本,实现高效运维。     本次的技改项目也为行业老电站改造树立了典范。早期的光伏跟踪电站因技术局限,正在面临日益凸显的设备故障、运维困难及发电效率下降等多重挑战,天合跟踪通过对原有控制系统改造并增加智能算法,不仅为年久失效的支架注入活力,实现了发电效率的提升,还实现了数字监控平台替代人工巡检,24小时不间断对电站进行监测,并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报警,从而避免支架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为电站稳定运营提供保障。   向“光”而行,天合光能始终坚持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战略,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此愿景下,天合光能旗下天合跟踪不断实现技术突破,引领行业新一代跟踪光伏技术的发展。截至目前,天合跟踪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系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更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量产技术的企业,已累计向全球7GW+光伏电站配置或更新智能控制系统。天合跟踪正在用科技创新推动跟踪光伏电站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闪耀日本!天合光能智慧光储解决方案引领日本绿色能源未来!

光储盛会,相约日本。11月29日,天合光能亚太区域在日本名古屋开展了一场以“Trinasolar Innovation Talks: Powering Sustainability with Smart Solar and Energy Storage Solutions”为主题的活动。活动汇聚了来自日本的头部工商业客户、区域分销商及行业大咖,共同探讨日本能源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携手见证天合光能在光储智慧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未来展望。     活动中,天合光能重点介绍了其领先的TOPCon电池技术,并明确了其未来五年的主流地位。一方面,天合光能n型i-TOPCon组件优异的高双面率和低辐照性能带来了更高的发电量和更高的综合价值,在全球70%以上的应用场景都更具有竞争优势。另一方面,TOPCon组件的可靠性仍是值得关注的方向。天合光能以210技术平台和新一代n型i-TOPCon技术为基石,保证了至尊N型系列组件优越的可靠性性能和组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发电性能,其产品已经得到了众多权威第三方机构及光伏协会的认可,持续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天合光能还为日本客户带来了大型储能电池舱Elementa金刚2的介绍。大型储能解决方案Elementa金刚系列自2023年年末在日本市场上市以来,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截至目前,项目储备规模已超过5GWh。近日,Elementa金刚2产品电池模块成功通过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基于 JIS C 8715-2:2019 标准实施的严苛认证测试。这使天合光能成为海外首家在日本储能市场获得该认证的企业,进一步证明了其产品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卓越性能。这不仅为日本市场的大型储能项目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也体现了天合光能在应对复杂应用场景中的技术优势。     本次活动的另一个亮点则是一站式数字服务平台——Trinahub在亚太区域正式上线日语版本。天合光能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深入挖掘日本市场需求,结合全球经验与本地化策略,联动行业顶尖光储资源,提供全方位定制化营销自动化服务,使本地合作伙伴畅享行业领先的数字化营销科技,为推动日本新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该平台也将进一步深化天合光能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影响力,促进更多优质资源向亚太市场的流动。     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携手日本及亚太地区的合作伙伴联动行业顶尖光储资源,为亚太市场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经济的定制化能源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天合光能陈奕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天合光能引领i-TOPCon进阶之路

摘要:i-TOPCon Ultra技术效率提升1%,功率提升40W+     11月22日,在CSPV大会上,天合光能重磅发布了天合光能i-TOPCon Ultra技术,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6.58%,首次突破n型TOPCon电池效率26%的大关,这也是天合光能第28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副总裁、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奕峰博士介绍,i-TOPCon Ultra技术使得电池效率提高1%以上,组件功率跃升高达40W,TOPCon提效空间巨大,未来可期!   那么i-TOPCon Ultra技术究竟实现了怎样的技术突破?它给客户带来了怎样的价值?TOPCon的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让我们和陈奕峰博士开启一场快问快答吧!     Q1:与10月创下25.9%的世界纪录相比,这第28次世界纪录仅仅时隔一个月效率提升了近0.7%,技术突破上有什么不同?   陈奕峰:效率提升的关键是要提升钝化技术,本次我们在技术上有比较大的突破,主要包含以下三点:①钝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的开路电压已经达到了744.6mV,钝化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②光学增益的实现:大幅度提升了短路电流,同时优秀的钝化技术提升使得载流子不复合,进一步提升电流;③金属化技术的突破,这也是本次提升的关键,一方面降低了电学的损失,同时超细线的金属化技术降低了负荷。这三个技术叠加,共同推动了0.7%的效率提升。       Q2:天合光能i-TOPCon Ultra技术本次实现提效意味着什么?   陈奕峰:i-TOPCon Ultra技术提效在技术侧和应用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技术层面:我们首次突破了TOPCon电池效率26%的瓶颈,开路电压达到了744.6mV,再次印证TOPCon巨大的提效空间和可持续性。未来,TOPCon仍有持续提效的潜力;②应用层面:这一技术也已具备清晰的产业化路线,i-TOPCon Ultra技术可以实现1%的效率提升和40W的组件功率提升。采用这一技术后,天合光能至尊N型中版型组件量产效率可以达到24.8%,组件功率可以达到670W,推动TOPCon技术在整个行业层面的效率和功率进一步提升,加速产业化发展。     Q3:天合光能TOPCon电池效率提高了,成本会上涨吗?如何平衡成本跟效率提升的关系?   陈奕峰:提效是最好的降本。提升效率确实要引入一些新的结构和材料,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的成本增加。从降本的角度看,电池提效也会带来其他成本下降。比如说我们把电池从25.5%提升到26.58%,效率提升幅度为4%,意味着电池单位瓦数增加4%,整个组件所有的其他的部件单位瓦数成本就会下降4%,同时包括系统侧的各种要素含土地等也会下降4%。换句话说,效率提升实际上可以推动整体成本的下降。     Q4:请问TOPCon未来还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吗?如何实现进一步的提效?   陈奕峰:年初有不少人认为TOPCon进入平台期,但我们认为TOPCon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个月,我们 TOPCon电池纪录达到25.9%,打开了TOPCon世界纪录天花板。TOPCon未来的提效空间是巨大的,TOPCon的理论极限效率是28.7%,比异质结还高,我们现在才达到26.58%,还有2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所以我认为接下来TOPCon还会实现大幅提效。   现在TOPCon的提效还在处于快速上升期,未来TOPCon持续提效将依靠两方面的持续推进:一是电池结构继续优化,二是群体创新的推动。TOPCon拥有非常庞大且完备的产业链,群体创新优势非常明显。     Q5:未来的技术路线是与叠层相加,请问TOPCon更适合与钙钛矿叠层的原因是什么?   陈奕峰:在叠层电池时代,晶体硅作为底电池。底电池对整体效率的贡献小于等于1/2,因此底电池的高效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成本控制。TOPCon技术在成本、可靠性和效率上都有优势,所以成为了底电池的首选。   此外,TOPCon的电池结构相对简单,适合与钙钛矿叠层结合形成两端子。相比之下,BC与钙钛矿叠层结合需要更复杂的结构,这在工程实现上并不理想,因为对工程来说最简单、高效、好用的技术才是最好的技术。   TOPCon技术高效可靠、成本又低,而且中国已有上千GW产能,无需再去新建电池,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产能,这使得TOPCon成为下一代叠层底电池最佳的选择。   今年3月,天合光能联合产业链十余家企业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并成立实体公司-江苏群创。该平台聚焦钙钛矿叠层电池,旨在构建光伏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中试平台,推进下一代电池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所以我们具备这样的生态,推动电池效率持续提升。

客户心声 | 天合光能凭借全球品牌认可度与卓越服务,助力APRI引领能源转型

天合光能与菲律宾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企业AP Renewables Inc.(APRI)有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APRI首席增长官David Aboitiz表示,天合光能凭借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全球认可度和卓越客户服务,成为APRI在清洁能源发展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成为菲律宾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一起来聆听客户的心声。       “在APRI与天合光能的合作过程中,天合光能利用强大的技术网络,积极满足APRI的各种需求,帮助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抓住关键机遇。天合光能凭借快速响应能力和持续支持,成为APRI最满意的合作伙伴之一。无论是新产品、技术更新还是市场趋势分析,天合光能都为APRI提供了深刻洞察,助力其掌握光伏组件市场的动态格局”,David Aboitiz如是说。   David Aboitiz表示,APRI相信能和天合光能取得良好的合作,并期待未来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助力菲律宾的可持续未来。   天合光能与APRI的合作关系再次验证了其作为光伏行业领导者的实力和品牌承诺,同时也彰显了其在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关于AP Renewables Inc   AP Renewables Inc.(APRI)是 Aboitiz Power Corporation(APC)的全资子公司,也是菲律宾领先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之一。APRI 专注于通过地热、水力发电和太阳能等技术,为菲律宾提供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APRI 在菲律宾拥有两个主要地热发电设施,不仅为国家电网提供可靠的清洁电力,还在公司发展战略中承担着促进环保的关键角色。此外,APRI 近年来加速布局太阳能领域,彰显了其在推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领导地位。

高纪凡受邀参加民建中央专题调研座谈会,建言“新三样”产业提升国际优势地位

近日,民建中央在京召开“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新三样’产业国际优势地位”专题调研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秦博勇出席会议并讲话,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主持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受邀参会并就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新三样”产业国际优势地位,推动“新三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行业知名企业的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天合光能副总裁曲越川参加会议。     秦博勇指出,我国“新三样”产业发展迅速,成为中国与世界分享绿色转型发展成果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前,要高度重视“新三样”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助推“新三样”产业健康发展。   秦博勇要求,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新三样”产业健康发展。二是“新三样”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协同发力。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症结,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助推“新三样”产业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高纪凡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并围绕要充分宣传阐释我国“新三样”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加强“新三样”的知识产权保护,为“新三样”创新发展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打开国内需求的广阔空间,提升“新三样” 的国内消纳能力;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新三样”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天合光能再度入选“2024彭博绿金ESG50最受关注榜单”

11月28-29日,2024彭博绿金影响力论坛暨ESG 50榜单发布会携手彭博《商业周刊》主办的展望2025峰会共同在上海举办。来自全球的多家知名企业ESG业务领袖和高层管理人员齐聚一堂,对各企业在ESG领域内创新举措展开分享和交流。天合光能凭借其在ESG领域的卓越表现,再度成功入选“2024彭博绿金ESG 50最受关注榜单”,并获评“领军企业”。天合光能助理副总裁、集团风险控制管理部兼ESG管理负责人吴肖受邀参加并就“全球环境下的ESG风险管理”发表主题演讲,获得现场嘉宾积极反响与肯定。     今年是彭博绿金ESG年度影响力论坛的第三次举办,同时也是彭博《商业周刊》的年度活动“展望峰会”落地中国第十年。十年来,中国的产业发展变化巨大,ESG理念和管理实践也从一个国际话题转化成为了中国企业出海以及实现全球化战略的核心要求和关键能力。   现场,吴肖详细介绍了天合光能在ESG领域的深耕细作与显著成果。多年来,天合光能始终将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愿景价值观、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经营管理中,持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与经营管理韧性,加强国际竞争力,保障公司长期可持续性稳健高质量发展。不仅建立了完善的ESG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还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以更加环保、高质的产品和服务回馈客户和社会。从产品的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生产销售再到售后服务,全方位纳入ESG管理要求。此外,天合光能还积极与外部利益相关方保持重要沟通,持续监督和改进,不断提升企业ESG绩效表现。   “天合光能将持续以ESG风险和机遇管理为重要牵引,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与所有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为企业、行业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天合力量。”吴肖表示,面临海外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未来也期望通过国家制定ESG标准规范,国内评级机构、金融、税务、保险机构设计合理科学的ESG指标评价体系,来引领ESG向善,回归初心,引导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和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形成良性竞争和循环,支撑企业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天合光能已荣获2024绿光ESG榜典范案例TOP100、福布斯中国创新企业ESG50榜单、2024年《财富》中国ESG影响力榜单、2023年度彭博绿金ESG 50、中国欧盟商会“脱碳领航者”大奖等多项荣誉,还成为唯一入选中国年度 ESG卓越实践30强的光伏企业。2024年,天合光能MSCI(明晟)评级从“BB”上调至“BBB”等级,天合光能盐城大丰基地成功通过TÜV莱茵“零废”工厂和“零碳”工厂认证审核,荣获“零废”工厂认证证书和2023年度“零碳”工厂(Ⅰ型)三星认证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个获得该机构颁发“零废”工厂证书的企业。   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秉承“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坚持践行ESG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截至2024年6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25GW,相当于10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165亿棵树的减碳量。

全年发电量提升2-4%,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实证数据出炉!

11月27日,由PV Magazine组织,智能跟踪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跟踪、国际知名光伏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光伏软件供应商PV Case共同参与的 “智能控制系统应用真实数据洞察” 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     研讨会上,三位专家就全球跟踪支架应用前景、智能跟踪技术应用价值与发展动态等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分享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帮助提升跟踪光伏电站价值的经验,为光伏业主、开发商与EPC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负责人孙凯博士介绍到,智能跟踪技术构成复杂、技术门槛高,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目前仅全球的几家头部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天合跟踪是最早投入智能跟踪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并于2020年推出首款智能算法,截至目前已在全球安装3GW+的项目。智能跟踪系统利用算法和控制器,通过减少组件之间的遮挡以及增加散射光条件下的发电量来提升系统的发电量,经全球多个项目的长期实证验证,在传统跟踪支架增发电量的基础上全年平均再额外增发2%~4%的电量,阴雨天环境下增发电量超过10%。     历时五年,天合跟踪不断更新智能跟踪系统技术,独创SEB发电仿真软件,充分考虑阴雨天、复杂地势,仿真智能算法的发电增益,帮助客户从电站设计阶段更准确的计算发电量。天合跟踪与PV Case, 独立第三方国际知名机构等合作,对各自独立开发的智能算法进行了相互对比,表明优化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各自针对复杂地形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随着应用的普及,市场对智能跟踪系统的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更多业主和运维企业希望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电站在运维期间的稳定性与便利性。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行业首推支架级智慧云平台,可实现远程监测、远程调试,从而减少运维期间去项目现场运维的人数、缩短定位故障、解决故障的时间,提升运维便捷性并大幅度降低运维成本。     伍德麦肯兹助理研究员Joe Shangraw介绍了智能跟踪技术在全球的需求情况:从地理分布来看,智能跟踪系统在中高纬度地区、弱光照地区及复杂项目地形等场景下需求最旺盛;从政策上讲,智能跟踪系统能够提升早晚弱光时段的发电量,使发电曲线更平滑,对执行波谷电价的区域价值增益尤为显著。   在2024年12月4至6日即将于四川宜宾举办的“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孙凯博士将进一步分享智能控制系统的真实应用数据,敬请行业伙伴的莅临。(附报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