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之辉映江南,赋能之路创新篇。继惠州、佛山等华南站点圆满落幕,“聚焦700W+上屋顶 赋能工商业光储——至尊堂中国行·第二季”即将抵达华东区域。9月5日,天合光能至尊堂将启程奔赴金陵南京,开启华东分布式光储高质量发展的新旅程。 活动当天,天合光能至尊堂将聚焦江苏分布式市场的新趋势、新契机,与行业上下游客户就生态赋能、市场展望、产品选型、系统设计、项目方案、金融服务等方面深入探讨,系统化解读长三角分布式光储进程和发展趋势,共同推动光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天合的蓝海专列将亮相活动,全方位展示天合光能光储产品的技术创新,在场客户可现场近距离、沉浸式体验天合光能700W+工商业光储新品,加深对产品品质与创新实力的信任。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光储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大势所趋。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江苏以10.75GW的新增光伏装机量稳居名全国之首。在工商业储能项目方面,江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多数新增项目规模达到MWh级别。2024上半年江苏省新增储能装机规模达5.3GWh。自今年7月1日起,江苏省实施了“分时电价三充三放”等政策,进一步促进了工商业储能市场的拓展。得益于优越的政策环境和丰富的市场需求,江苏分布式光储市场未来可期。 天合光能以匠心服务客户,以专业赋能生态。作为天合光能为渠道经销商与合作伙伴量身定制的一站式尊享体验平台,天合光能至尊堂致力于多维赋能渠道价值提升,秉承“以客户服务,终端赋能为导向”的发展理念,完成2.0版本的全新升级,以全新视觉形象和多彩丰富功能赋予客户至尊体验,搭建工商业光储桥梁,助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天合光能至尊堂在南京正式发布以来,已经走过上海、深圳、成都、宁波、东莞、北京、合肥、义乌、惠州、佛山10座城市,多次引爆当地工商业光储市场。至尊堂中国行从华东走向华南,再从华西走向华北,为每个区域客户呈上本地化的特征分析,以新一代光储系统为分布式提供多场景解决方案,持续赋能分布式生态链。 在金秋九月 绿色金陵——南京,至尊堂中国行将再度扬帆,将继续携手行业同仁合作共赢,共同探索光储融合的未来,助力分布式光储生态的革新,届时期待您的莅临!
Author Archives: ruiqi
天合储能成功交付意大利标杆性独立储能项目,系统解决方案引领全球智慧光储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储能海内外储能项目在全球各个角落接连交付投运。天合储能位于意大利的标杆性地面电站独立储能项目——Torre di Pierri于2023年底成功投运,目前持续稳定运营中,为提高当地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贡献重要价值。 一个个储能项目的顺利交付,再次证明了天合储能在发电侧集中配储、共享储能、独立储能、零碳园区等多元场景下,全面领先的解决方案能力、快速交付能力和售后响应能力。 Torre di Pierri项目位于意大利塔兰托省的阿韦特拉纳(Avetrana),旨在增强电网稳定性和实现套利。该项目由天合储能和天合光能海外电站事业部(ISBU)合力打造开发,展现出天合光能在光伏电站和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全面解决方案能力和领先地位。 天合光能不仅投运了Torre di Pierri项目,还与Terna签合作的“快速储备”(Fast Reserve)项目,系统通过了意大利输电系统运营商Terna和配电系统运营商E-Distribuzione的严格测试,并于2023年底正式上线。每年可运行高达1000小时,不仅提升了意大利电网频率的稳定性,还有效缩小电力市场的价差,为客户提供了套利机会。 天合储能欧洲地面电站储能业务负责人Gabriele Buccini表示:“这一储能系统的成功投运是天合储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次合作积累的经验,将为我们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天合搭载专用电芯的垂直一体化储能系统解决方案——Elementa 金刚2将进一步赋能意大利市场。” 柔性电池舱Elementa 金刚2可匹配集中式、集散式、组串式等多种交直流耦合方案,灵活性更强,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为行业提供了基于场景的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除了产品层面,结合对当地电力市场的深入理解,天合储能为客户提供从售前技术咨询到完整的BESS解决方案,打造一体化的储能解决方案。 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全球多地区加速大型储能建设规划。权威机构预计,2024下半年意大利储能市场将进入大储并网的高峰期,全年储能新增装机有望达6.2GWh,同比增长61%。天合投运意大利地面电站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标志着天合储能在国际储能市场的进一步坚实,而且展现了天合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实力和前瞻布局,更为全球储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面向未来,天合储能将持续深耕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充分发挥储能解决方案优势;以售前设计、售中交付能力、售后能源管理全维度赋能客户,为客户和行业带来更具价值的一体化储能解决方案,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力量。
行业领先!天合光能荣获2024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
近日,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发布2024中国制造业综合实力200强榜单,天合光能凭借技术研发、盈利韧性等多项领先成功入选,位居行业前二,制造领域综合实力获得充分认可。 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脊梁,一直以来都承载着强国富民的重大使命。此次榜单的发布是中国制造企业协会对我国制造业企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调查研究的成果。经过对超过8000家中国大陆制造型企业的数据采集与深入分析,严格按照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研发投入、从业人数等多维度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并邀请百位企业高管、学者及官员参与评选,同时对部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拜访,确保了榜单的权威性与公正性。 根据天合光能2024年上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9.68亿元,持续二个季度盈利;销售收入行业前二;归母扣非净利润行业头部领先。天合光能上半年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改善,其中Q2经营性净现金流42.34亿元,业务的健康度进一步增强,在下行周期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经营能力。天合光能上半年光伏组件出货34GW,同比增长超25%,其中210至尊系列组件累计出货超过140GW,排名全球第一。天合光能积极开展钙钛矿叠层电池研发,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4%,引领全球下一代光伏技术发展。 作为光储行业领军企业,天合光能在研发创新、光储融合、应用场景等方面多项领先。天合光能依托“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26次刷新光电转换效率世界纪录,申请专利超5500件。企业积极布局分布式电站、集中式电站、光伏支架和储能业务,组件业务连续十二年全球前三、跟踪支架全球前六、储能业务连续三季度荣获2024BNEF Tier 1一级储能厂商评级。分布式光伏业务全球前二,国内用户市占率20%,坚持“源网荷储碳数”一体化打造,加快构建新型“零碳”生态系统,天合富家数字能源业务发展迅猛,运维光伏电站规模达14GW,较2023年同比超80%。 天合光能在光伏行业智能制造方面获得累累硕果。2022年,天合光能(宿迁)光电有限公司和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成为“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23年4月,天合光能义乌工厂于荣获2022年零碳工厂(I型)证书,成为光伏行业首家经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工厂。2023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2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天合光能凭借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成为常州首家绿色制造体系大满贯企业。
天合储能携手“生态朋友圈”,保障安全可靠高效系统解决方案全球交付
在全球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天合储能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合作理念和创新的解决方案,致力于成为全球储能产业的领军者。在9月1日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上,天合储能副总裁冯玟生以《创新破除内卷 开放成就共赢》为题,洞察储能产业及技术的发展,并对天合储能的全球战略布局进行分享,通过打造全球开放生态、建立“天合全球朋友圈”保障项目交付。当天活动,天合储能荣获储能领跑者联盟颁发的“2024年度最具发展潜力企业奖”。 全球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多家权威机构数据均显示储能行业的长期增长潜力。伍德麦肯兹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预计将实现3倍增长,尤其是大型储能业务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主导作用愈发显著。然而,储能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目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对行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 冯玟生指出,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天合储能提出了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生态合作为基础,长期客户价值为目标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全球储能行业向更高效、更健康的方向迈进。 开放生态:“天合全球朋友圈”保障项目交付 在全球储能市场装机浪潮下,交付能力是衡量企业服务客户能力最重要的一环。冯玟生介绍,天合储能在中国、欧洲、北美建立了三大集成中心,协同实现全栈联调。首先是通过覆盖电池舱+PCS+EMS等各层级验证测试,形成一体化全栈级测试;其次,模拟全范围温湿度环境,实现全气候性能验证;最后,全面搭建HIL仿真平台,针对系统自动化进行建模仿真,并将其运行于与控制器闭环工作的实时环境中,实现对控制器的复杂测试、故障仿真测试、实验室匹配等工作,最终交付更稳定、更可靠、更高效、更安全的储能系统。 冯玟生表示:“在全球7GWh储能电站的交付过程中,天合储能不仅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也与全球各地的龙头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基于共同的理念、价值观以及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向客户提供更灵活的解决方案和更高效的交付服务。无论是在技术研发、产品组合,还是在项目实施和售后运维上,天合储能都能够提供极致服务,确保每一个项目的成功,并使客户满意。” 技术为基引领下一代大容量储能技术 天合储能目前设有四大研发平台,包括先进储能电池研究院、先进储能产品研究院、系统集成工程中心及电力电子研究院,共同构建起从基础科学探索到产品应用实践的完整研发链条。天合储能凭借全栈自研自产电芯的能力,正在研发布局领先的大容量电芯,也将引领下一代7MWh储能技术。天合储能也始终坚持攻坚储能效率的提升,并致力于产品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我们相信唯有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才可以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冯玟生先生强调。 产学研结合,持续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 冯玟生先生还提到,天合储能的创新引领和生态合作不仅仅限于商业层面。公司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转型的讨论和政策制定,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种全方位的生态合作,不仅为天合储能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为整个储能行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这种开放和协作的方式,天合储能正在构建全球性的储能解决方案网络,旨在通过共享基础知识、解决方案和项目资源,引领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全球领先的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储能始终坚持提供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安全、可靠、高效。面向未来,天合储能将持续深耕储能技术和产品研发,充分发挥储能电芯、电池舱和解决方案,以及其在系统集成方面和AC侧交付方面的优势,为客户和行业带来更具价值的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储能市场产业化发展更进一步,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天合力量。
最高阅读破131万,400余篇报道,天合光能半年报发布,多方面领先引发广泛关注与报道【媒体一周看天合】
本周以来,新华社、人民政协报、中国城市报、四川经济日报、上观新闻等权威媒体聚焦报道天合光能淮安、德阳、东台等基地建设,点赞天合光能TOPCon技术领先性与全球化布局,单篇阅读最高破131万。此外,本周天合光能2024上半年报告发布,新华日报财经、每日经济新闻、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网百余家媒体关注,发布报道400余篇,天合光能行业地位领先、业务协同领先、研发创新领先、盈利韧性领先、品牌渠道领先等受到广泛认可。 其中,新华日报财经刊发《聚焦2024“期中考”|天合光能:经营性现金流大增,扣非净利润领跑》。 报道指出,报告期内天合光能持续二个季度盈利,归母扣非净利润3.98亿元,依然领先行业。破解同质化的内卷的同时,天合光能成功孵化了光伏支架、储能系统、光伏分布式系统、光伏集中式系统、光储融合系统等多业务多业态,可为客户提供最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城市报刊发《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桥”连世界 跑出发展加速度》,并被人民网、中国城市网、上观新闻等10余家媒体转载。 全球化是天合光能的战略,天合光能早年便开始了全球化布局,2022年在上海设立了国际总部,力争将其打造成为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领军世界的光伏智慧能源产业新高地。 新华社刊发《“碳”路盐城东台: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全国典范》,阅读量已破131万。 报道指出,天合光能东台基地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加速向高端前沿强链补链。此前,在天合光能东台基地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天合光能就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多元化业务布局、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及精准的全球化战略,在光伏行业中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受到一众投资者的认可。 <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2607" src="https://www-cdn.trinasolar.com/wwwstorage/sites/2/cn/2024090315-6.jpg" alt="最高阅读破131万,400余 人民政协报刊发《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新三样”产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并在全网20余家平台进行了矩阵式传播。 报道提到,淮安基地全面投产后,将成为天合光能在全球最大的硅片电池组件一体化制造基地,所采用的业界领先矩形硅片电池技术,不但具有颇高的转换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公司自主研发的210+N型i-TOPCon光伏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到740.6W,第26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 四川经济日报、四川经济网刊发《以“新”促质,向“欣”而行,描绘更加精致、和美、共富的壮美画面 什邡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冲刺全国百强县》。 报道描绘了天合光能德阳基地单晶硅棒的生产过程,高度肯定了天合光能全球光伏链主企业的地位。天合光能德阳基地是天合光能布局西南、面向全球的最大拉晶制造基地,生产世界最大直径和长度的单晶拉棒。
深度访谈(下)| 天合光能高纪凡:推动光储深度融合,构建电网友好型光储电站
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加速变革。光储融合正处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商业化初期,可谓前景广阔,但也任重道远。被动式的传统光储电站如何迭代升级为主动、友好的新型光储电站?如何在光储的深度耦合中提升系统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光储一体化在技术革新下有着怎样的明媚未来?在现实背景下,一定要从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把握光储的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天合储能凭借高速成长与技术创新的品牌标签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接受了来自多家媒体的专访。天合储能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技术创新推动光储深度融合,构建电网友好型光储电站,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 专访: 天合光能董事长 高纪凡 Q1 问:储能现在还面临着一个成本特别高的问题,未来有哪些方法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另外光伏企业走过降本增效的路,对于储能行业有哪些借鉴意义? 高纪凡:储能成本高的概念要随阶段来看。随着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等技术的进步,新型储能成本这几年已在下降。前两年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从六万一吨发展为五十几万一吨。目前碳酸锂价格在回调,调整到15w一吨比较合理(成本5-7w之间)。随着电芯寿命提升,市场碳酸锂价格下调,以及液冷这样的技术兴起,储能成本会持续下降。储能技术和光伏有些差异,光伏以硅材料半导体为基础,有18个月的规律(摩尔定律)。 电化学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驱动。随着电芯正负极材料的技术进步,以及电芯制造过程中生产工艺的迭代升级,未来几年储能电池有望成本降低一半、寿命延长一倍。随着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逐渐回调,储能成本总体上会逐渐下降并回归正常。未来几年,储能会走向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的轨道上。 Q2 问:天合作为光伏领域科技型的骨干企业,您认为应该如何起到支撑作用,有效推进光储融合? 高纪凡:光储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灵活友好的电网系统,未来在新型电力体系里会是主流。“光伏+储能”需要技术上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储能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最大化。天合作为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的骨干企业,在光伏方面拥有科创实验平台,储能方面建立了江苏省储能工程技术中心,并通过了CNAS实验室认证。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打造国家级的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在储能产品与技术上成为领军者。我们未来会打通两个创新平台,实现专业性与协同性的统一。 光伏技术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储能也是如此,即提高循环次数、降低度电成本、增加使用寿命。目前全面推出12000次循环的储能天合芯,未来要达到15,000次甚至18,000次,我们的目标是把储能也做到30年以上的寿命,和光伏的寿命能够同步,实现光储的协同发展,向着电力平价、碳中和的方向加速迈进。 Q3 问:现阶段很多跨界的企业进入储能市场,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天合不管是在光伏还是储能都具有领先优势,能结合天合本身的光储优势,给出一些发展建议吗? 高纪凡:新能源是未来整个能源的发展趋势,很多的企业涌入进来,特别是在储能领域里进行投资。目前,进入储能市场的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原来从事光伏的企业为了进一步实现产业协同,一个是做原材料的企业跨界到新能源行业深入发展,还有一种是完全和行业没关系的,期望找个新赛道。 储能未来前景广阔,但产业好不代表企业好。个体企业要想成为领军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一是有没有长期的品牌渠道和客户终端优势,天合就是基于客户对光储氢以及能源数字化的需求,明确了发展方向;二是基于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产品,产能建设和成本性能上要有竞争力,研发具有领先性。目前虽然面临产能过剩,但随着产能富裕,一些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就会被挤出赛道。 所以涌入储能的企业要注重两点,一个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品牌优势。二是在性能成本、可靠安全上建立产品优势。企业必须有清晰的定位,不能简单的垂直一体。天合储能以终端客户为中心,通过8年的发展,在产品技术、性能安全等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并坚持合作开放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合作共赢。 Q4 问:近两年天合一直在努力完善自身的一体化建设,您认为整个链条全部贯通后,能为客户带来怎样的福祉呢? 高纪凡:天合的垂直一体化是开放型的,以终端用户为中心(从大储、商用到户储),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希望为全球终端用户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电力能源供应。 具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在于天合的整个供应链不断完善。这两年由于上游硅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上下游产业链市场波动不断,终端用户受到影响。因此,不管是中国的五大六小的电力企业,还是全球的所有终端客户,我们都希望提供更有保障,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第二,天合积极践行零碳理念,在青海构建了一个光伏配储的零碳产业体系。产品层面,天合把电芯和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结合,从技术底层去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另外和优秀的电芯供应商展开长期战略性合作,并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与全球合作伙伴实现长期发展。 天合的战略愿景是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天合储能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降低储能度电成本增厚收益,通过“储能+跟踪+210N”三轮驱动,为大基地建设提供更具价值更安全的储能产品。天合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干预光伏发电曲线,大大增加了“主观能动性”,全面满足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高发电量的多维场景需求,加速行业新技术的应用迭代。未来,天合储能会和电网企业要做更深度的开放创新合作,推动未来新型储能产业的良态发展。
深度访谈(上)| 天合光能高纪凡:站在同一个愿景下去思考新型能源的未来
光储氢、智能电网和用户侧如何实现协同,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一定要站在同一个愿景下去思考,这是新型电力系统健康稳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高纪凡 作为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天合储能凭借高速成长与技术创新的品牌标签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接受了来自多家媒体的专访。天合储能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持续推动技术创新,通过预见未来、改变现状,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 专访: 天合光能董事长 高纪凡 Q1 问:您在博鳌论坛的时候强调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就在于电力能源的零碳化,特别是储能和氢能构筑了未来清洁能源的基石,请问您如何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球的储能市场? 高纪凡:走向碳中和,第一就在于电力能源的零碳化。碳中和将会带来更高比例的电气化。和光伏、风能不同,储能解决了时间的不平衡性,氢能则是解决了距离的不平衡性。未来碳中和阶段将会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能与氢能为核心。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年度装机量大,整个风光加起来会超过600吉瓦以上。这样来看,2025年左右新增的电量基本上来自可再生能源,预计在2030年以前电力系统能够率先实现碳达峰。所以需要率先实施电力碳中和,然后再逐渐地推动其他领域(原来非电力领域)的碳中和。 由于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时间变化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储能在解决能源供给与需求时间不匹配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储能作为源网荷储的四个基本主体之一,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电化学储能技术进步较快,建设周期比较短,成本下降比较快,将会成为到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主要的储能方式。根据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统计,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占据新型储能的90%以上,未来还会高速发展。除了在技术产业上面的高速发展,储能在电力平衡系统的政策上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目前,储能作为“源网荷储”四大支柱之一,需要加快提升市场地位,尤其是建立起价格独立的市场体系。另外也要考虑储能的安全性,包括从生产到安装,到运维过程的全系统的安全标准。为了希望能够重视并统一安全等相关标准制定,加速资源的整合优化,天合推动了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在市场化政策方面,也希望能够和有关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积极沟通,推动政策出台,实现协同性健康持续发展。天合积极践行光储行业引领者的责任与使命,在技术创新,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深耕发展。 Q2 问:光伏它其实经历过几轮大的洗牌,如果把现在储能这个节点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您觉得当前的储能行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您过去在光伏行业积累的哪些经验影响了当下的决策? 高纪凡:中国光伏产业在二十几年里从跟随者、超越者发展到全球领先者,但光伏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深刻明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除降低成本外,要与储能、电网构建更加紧密的关系。而新型储能还处于探索的第一阶段,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技术进步非常快。储能作为资本市场宠儿,吸引进来的企业很多,必然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行业过热会引起某个阶段的必然洗牌,技术进步也会加速淘汰。因此储能未来会有高速发展的特征,也有市场调整的必然性。 储能处于探索阶段,必然会遇到政策环境不完善,市场地位和机制不清晰,锂离子储能、钠离子储能、液流储能等多种路线创新发展的局面。未来的储能市场会呈现这样的状态:第一,储能会处于高速发展期,就像20年前的光伏行业,在市场需求下飞速增长。第二,储能技术会实现突破发展。一些像天合这样的储能领先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很大,会加速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天合在光伏领域已耕耘25年,致力于2035年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把光储氢+能源互联网作为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同时创建联盟也是为了减少储能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性与行业负面因素,实现行业的沟通协同,推动储能未来的健康稳定发展。天合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Q3 问:对于电化学储能,2~4小时是最佳的储存方式,氢储能的话可以跨季节跨地域。那在氢储融合这条路上有什么难点以及优势吗? 高纪凡:储能未来是整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构建更加稳定的电网系统的有力支撑。锂电池电化学储能是短时储能,能够解决电力的不平衡性,十分匹配光伏。随着新能源大比例进入电力体系,需要长时储能去匹配电力传输。现在主要水电、抽水蓄能、可调火电在调节,新型长时储能处在摸索阶段。而氢能可以转换为其他能源载体,倒过来再用来发电,几次转换产生的损耗比较大,当然现在氢重卡这些交通设施,可以直接使用氢或者氢的延申载体。虽然氢储能在日德有发展,但还是有很大的挑战和难点。压缩空气储能有长时储能的特征,在示范试点有了一定成果,但电力的长时储能需要花更大的精力进行。氢能的储运存在问题,经济性不强。储氢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天合针对光储氢不同的场景去进行协同匹配,去找到它的市场的价值点。天合拥有数字化的能源互联网,能够让光储氢,不管是产品系统还是运营,能够有机地同数字化平台协同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环节。 天合的战略愿景是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高纪凡:一些专家对2060碳中和背景下,能否构建零碳能源体系,特别是用碳封存构建存在不同的观点。我坚定地认为能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光伏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成本到2030年再下降一半,储能技术的革新也会让成本持续下降。不论锂离子储能还是钠离子储能,未来光储一体化会是稳定可调,完全可以实现的。氢作为化工材料,可以在能源交通等领域使用,这是一个方向。光储氢或者说是智能电网和用户侧如何实现协同,这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一定要站在同一个愿景下去思考,这是新型电力系统健康稳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
天合智能跟踪技术通过第三方机构独立技术评估
4月26日, 天合光能(科创板:688599)下属智能跟踪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跟踪宣布其智能跟踪技术近期获得全球知名第三方机构的独立技术评估报告。该报告全面评估了天合智能跟踪技术,及该技术对跟踪电站发电量增益的影响,评估结果证实,天合跟踪智能跟踪技术可较典型平单轴跟踪支架额外提升3.06%发电效率。 天合跟踪智能跟踪技术 该第三方独立评估审核了智能跟踪算法,并对天合跟踪位于西班牙Campina(37°23’54.39″ N, 4°42’32.85″ W)的100MW智能跟踪模拟实证项目进行发电量、LCOE等数据的分析。分析结论表示,天合智能跟踪算法可以通过实时识别天气信息,在弱光环境下通过提升散射辐照利用率增发发电量,在不平坦地形环境下通过独立控制单排跟踪支架的角度,减少前后排遮挡,增加发电量。 智合是天合跟踪自主研发、2022年5月上市的智能化、可自我调节的智能跟踪控制系统,包含STA、SBA两种智能算法。STA算法可以充分利用散射辐照提高阴雨天发电量,避免低效转动进而延长电池供电时间。SBA算法则可以根据地形调节角度,减少遮挡发电损失。随着如今越来越多光伏电站建设在复杂地形环境下,在常规跟踪支架的基础上应用智合智能控制系统可显著提升电站的发电量。报告经过多方面评估最终对天合跟踪智合技术得出结论:智合智能跟踪算法被确认是合理的、稳定的、行业领先的技术。 报告中还使用PVsyst建立模型,对照评估常规平单轴跟踪系统和智能跟踪系统的发电量差异。测算中模拟了使用和不使用智合智能跟踪技术两个对照发电组,来核实天合跟踪智能算法带来的发电量增益具体水平。为了得出更准确的对比发电量数据,该机构根据电站所在地的地形坡度,对每一个角度都进行独立建模分析,结论得出使用智合技术可较常规跟踪电站提升3.06%发电量。该结果与天合跟踪自主研发SEB软件得出的数据3.28%非常接近。 最后,该机构对西班牙Campina实证项目的LCOE表现对比情况也做了分析,通过对比使用常规跟踪和增加智能跟踪技术的发电量,结果得出:在该项目中,使用智合智能跟踪技术可降低每兆瓦时1.25美元的度电成本,即相对于对比组的常规跟踪,可降低2.79%的LCOE。 天合跟踪智能控制系统研发负责人孙凯博士就该结果表示,”我们很欣慰得到该全球知名第三方机构的背书,进一步验证了智合技术的合理性、可靠性和行业领先性。未来我们还将对智能跟踪技术进行持续改进和提升,为全球客户提供不断优化的、高附加值解决方案。” 关于天合跟踪 天合跟踪是天合光能(科创板:688599)下属的行业领先智能跟踪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光伏跟踪支架的研发、制造、工程设计、安装与运维。公司拥有19年跟踪支架从业经验,是行业唯一一家在欧洲及亚洲拥有组件与支架”研发与工程设计双中心”的企业。 天合跟踪拥有开拓者1P、开拓者2P及安捷三大系列产品,企业自研的专利技术 — 智能控制系统包含智能算法和智慧云平台,经多个机构验证可在传统跟踪支架的基础上有效进一步提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天合跟踪在中国、亚太、欧洲、拉美、北美等全球多个地区拥有运营中心,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本土化解决方案与服务。截至2022年底,天合跟踪为全球40+国家的300+光伏电站提供智能跟踪解决方案,累计出货量超9GW。
一图看懂天合光能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210+N型组件亮相南非展,天合光能N型场景化解决方案提效南非光伏
4月25日至26日,南非国际太阳能展(The Solar Show Africa)于南非约翰内斯堡桑顿会议中心盛大举行。天合光能至尊N型产品家族悉数亮相,至尊N型小金刚非洲首发,为南非及非洲大陆的客户及合作伙伴带来领先的210+N型产品。该展会是南非最专业、最大规模、最具影响力的光伏展览会。 本次展出的天合光能至尊N型全系列产品均基于先进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和N型i-TOPCon电池技术,延续至尊家族“四高一低”的优秀基因,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功率、更高的发电量和更高的可靠性,持续降低项目的度电成本。 至尊N型产品家族完美适用于户用、工商业及地面电站,为客户提供全场景化解决方案,全面升级光伏价值,备受海内外客户欢迎。至尊N型小金刚组件功率高达445W,相比市面上同类P型组件,在30年运行期间内可增加10%的发电量,适用于户用和工商业场景。至尊N型605W和695W组件效率则高达22.4%,其中,适用于工商业场景及复杂地形地面电站的至尊N型605W组件凭借极致化的尺寸设计及低电压优势,完美利用跟踪支架的长度,被成为跟踪支架的“最佳拍档”。而适用于大型地面电站的至尊N型695W组件凭借超低衰减、优化的双面发电性能、超低工作温度系数等优势,将电站的度电成本降至更低水平,被称为“度电成本之星”。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2023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统计》报告显示,2022年,非洲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量稳步扩张,达到2.7吉瓦。天合光能此次参加南非国际太阳能展,进一步彰显了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和高质量的太阳能解决方案的决心。凭借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天合光能将持续引领电力变革,促进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共创美好零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