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合光能芒市大舍、项丘、崩张孔、江东、芒东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并网发电!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新优势,推动芒市能源结构调整、加快节能减排。 芒市大舍、项丘、崩张孔光伏发电项目 芒市江东、芒东光伏发电项目 天合光能芒市大舍、项丘、崩张孔光伏发电项目位于芒市西山乡,总占地5978亩。新建一座项丘光伏220kV升压站,总占地面积约22亩,场址海拔高程为950m~1350mm;芒市项丘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区位于西山乡弄丙村,占地约2284亩;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15890万kWh,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1447h。 芒市大舍光伏发电一期项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西山乡崩强村,总占地面积约2360亩。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14650万kWh,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1447h。 芒市崩张孔光伏发电项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西山乡邦角村,总占地面积约1334亩。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9906万kWh,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1447h。 芒市大舍、项丘、崩张孔光伏电站共用芒市项丘光伏发电项目的220kV升压站,所发电能通过6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项丘220kV升压站35kV母线实现并网。 芒市大舍、项丘、崩张孔光伏发电项目 芒市江东光伏发电工程项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江东乡河头村和轩岗乡芒广村,场址占地面积约1624亩。芒市芒东光伏发电工程项目位于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江东乡河头村,场址占地面积约630亩,场址中心距离芒市直线距离约23km。通过光伏与农业、畜牧业、林业的结合,在不改变原有土地性质的情况下,既能使芒市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得到开发,又能使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得到恢复。 芒市江东、芒东光伏发电项目 天合光能项目部所有人员每晚与各施工队伍全面复盘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调整措施,在设备供应不及时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组织力量,芒市大舍、项丘、崩张孔光伏发电项目在二次舱12月11日才到场的情况下,日夜不停24小时轮班放线接线仅用7天就完成二次放线接线工作。山地项目山路崎岖窄小,材料倒运困难,为了保证项目的进度,光伏区需要倒运进去几百兆瓦的支架、组件、电缆、箱变、逆变器,每天有近百辆运输转运车辆,这是对崎岖山路的考验、对货车司机的考验、也是对天合光能项目团队协调组织能力的考验;在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线路施工团队只能用马帮驮着物料一点点进场施工;天合光能项目团队抱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的信心来组织施工建设,在山地项目这样的复杂地形,仍然做到每天安装7 MW支架、7 MW组件。即便前方困难重重,也要在绝境中拼出一丝希望! 绿色是云南能源最鲜明的底色,天合光能将继续助力将芒市的光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更好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实现“双碳”目标 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Category Archives: 新闻
台区“云”储能,天合储能一体机Potentia探索分布式光储应用新方向
截至2023年三季度,全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量已突破2.25亿千瓦,伴随新能源项目的大量入市,光电消纳问题大幅增加,为缓解电网压力与优化户用光伏投资回报,台区储能这一概念热度飙升。天合光能携新一代215kWh储能一体机Potentia,发挥光储基因优势,顺势焕新前沿分布式光储应用解决方案。 台区储能定义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基本架构主要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5个环节组成,包含电能生产、电力传输与二次分配三大系统,其中配电是指电力在与用户连接端分配电能的环节,即配电设施接收输电网或电站传输来的电能后,就地分配或按电压分配给下级电力消耗端的过程,而配电系统中单台变压器覆盖的供电区域即为台区。 2023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再次强调我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方针。这标志着“源随荷动”的传统配电方式,在高渗透分布式光伏并网的现状下,将为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保障电网运行稳定,开启向台区配储模式的转变。 台区储能优势 01 平滑功率波动,保障电网稳定 分布式新能源系统因风光随机特性,存在功率异动现象,台区储能通过配电区域介入,减少电网波动助力系统整体稳定运行。 02 优化电能消纳,提升电网安全 台区配储将负荷端低峰时段无使用需求电量提前储蓄,减少弃电浪费加强电能消纳能力,增强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故障概率。 03 灵活用电场景,加快投资回报 缓解配电变压器增容需求,灵活应对季节性、时段性重过载情况,延缓电网线路升级投入,开发台区内离网运行功能,提升投资回报经济性。 04 电力多能互补,全域智慧调度 台区储能系统整合风光火等多元输电来源,配置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合理分配、提前诊断、录波告警等智慧功能,保障负载正常运行。 天合储能一体机Potentia 助力分布式光储应用新方向 天合光能新一代储能一体机Potentia,采用A极优+超高转化效率电芯(RTE≥95%),助力分布式光储融合发展。立足安全、收益、运维三大用户痛点,打造电芯-PACK-储能系统的一站式安全防线,依托全栈自研的建设能力及成熟稳定的交付能力,构筑灵活降本优势,完美适配当下台区配储需求。 Potentia全面接入天合智慧云平台,实现多端数字化能量管理,持续护航储能系统的长效运行,于台区储能范围内,打破软硬件兼容壁垒,满足多端联控、远程升级、自动调节的运营需求,打造APP端-WEB端-云平台的自洽管理循环,赋能客户高省心、高专业、高质量的用户体验。
柔性智储 安全筑底 | 天合储能Elementa 2全面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的逐渐增加,“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与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需要加速构建,以便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与电网稳定性。国家能源局指出,新型电力系统需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天合储能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应时代之需重磅面世,以其经济高效、便捷灵活、极致安全、智能运维的显著优势,全力加速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随着储能技术不断发展,大容量电芯下单体储能系统也随之扩容,储能电站规模从百MW级到GW级不断升级。超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出现,也对储能产品的热管理、系统层级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采用自产自研的超万次循环的314Ah储能专用天合芯,天合储能从本征安全出发坚持全栈式管控。 创新设计 ,从“芯”到系统实现立体防护 天合储能秉承“预防为主,精准定位、快速隔离”的防护理念,全面保障储能从芯到系统的安全。首先,天合芯通过了美国UL、IEC和UN等诸多国际安全标准和车规级电芯测试认证,包括针刺、挤压等各种物理极限测试。其次构建AI智能电芯监测,通过大数据数字智能分析电芯充放电特征曲线,精准识别系统中异常电芯,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另外设计Pack级消防,避免整个系统级别的灾害发生,多维度实现储能系统整体安全性保障。 储能系统存在木桶效应,不仅会影响储能系统运行效率,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新一代液冷储能电池舱Elementa 2满足“一簇一管理”,从源头消除簇间环流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考虑到在实际运行中的运维难度Pack创新设计,Elementa 2设有独立检修运维窗口与冷液双向截止阀,与上一代储能系统相比运维时间降低15%,实现高效运维。 因地制宜,思考应用场景差异化需求 不同储能应用场景对安全的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因此需要创新思考因地制宜的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面对高温、高湿、盐雾、沙尘等复杂恶劣环境,Elementa 2舱体采用高防护等级结构,创新设计“智能AI电芯故障预警+淹没式水消防+ Pack级消防”,满足结构安全、电气安全、消防安全三重保障。天合储能智慧云平台全链路AI监控,做到提前发现、快速识别、联动防护、数智安全。 同时天合储能正在积极研发高温电芯和无Pack、无空调的储能系统,从电芯本征安全出发,全力护航储能项目落地。天合储能具有充沛的项目落地经验,凭借光储基因优势和“更先进、更可靠、更优质”的储能产品的解决方案,推动大基地新一代光储电站系统落地建设,满足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不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需求。 作为“双碳”目标的推动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天合储能以四大研发平台为基,不断完善数字智慧全域产品矩阵,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智能、灵活的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帮客户实现更高的全生命周期收益及安全保障,创造美好零碳世界。
开拓前行,留住每一束光
天合光能高纪凡2024新年寄语:追光前行,共建共迎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载誉前行!天合光能肥城石横镇15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二期顺利并网
12月29日10时36分,天合光能肥城石横镇15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二期70兆瓦)顺利并网,实现肥城一、二期175.5MWp项目当年开工!当年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8亿度! 天合肥城石横镇15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二期70兆瓦) 该项目位于泰安市肥城市石横镇,总装机容量为150兆瓦,其中一期装机容量为80. 0085MWp,二期交流侧70.005MW、直流侧95.499MWp。项目利用石横镇的采煤塌陷地、坑塘水面,采取“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渔光互补方式,建设技术领先的光伏发电系统和生态养殖。 天合肥城石横镇15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 渔光互补,相映成画。鱼塘上方不时有候鸟飞过,与不远处的乡村形成了一幅和谐画面,一块块光伏板“拼出”了绿色乡村的新图景。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光伏板下方水域可以进行鱼虾养殖,光伏阵列还可以为养鱼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走出了一条“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科学开发、综合利用”的新能源集约化发展和高效水产产业化发展之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 “一种资源、两个产业”集约发展模式。 “信”任满载,载誉前行!天合光能项目团队每天深入施工现场,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人员联系、沟通,及时给出解决方案,为项目的顺利施工提供了先决条件,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施工期间,项目团队大力发扬“一不等、二不靠”的服务理念,克服了任务重、作业环境复杂等诸多困难,出色的完成了施工任务。 天合肥城石横镇150兆瓦农光+渔光互补项目(二期70兆瓦) 让采煤沉陷区不再沉睡,重现昔日‘光辉’。天合光能为推动节能减排和绿色清洁能源发展,将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量。
天合光能荣获ISSB北京办公室“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纪念牌
12月下旬,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主席特别顾问兼北京办公室主任张政伟一行,与天合光能进行了现场调研与交流,向公司授予了ISSB北京办公室“可持续披露准则先学伙伴”纪念牌,并对天合光能在国际ESG信息披露准则学习及ESG管理实践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ISSB是由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宣布成立,旨在制定一套高质量、高可比、高可靠性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全球基准。2023年6月26日,ISSB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 作为全球化的光伏领先企业,天合光能一直高度重视国际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的发展与解读,领先学习并与各专业机构充分探讨ISSB准则框架与标准,实践国际披露准则对公司ESG信息可鉴证透明化的要求,促进用国际认可的标准及语言构建与各利益相关方高效沟通的平台,并纳入公司ESG管理指导方针。 天合光能作为支持ISSB准则的领先企业,将继续积极履行企业对环境、社会责任,完善治理,“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年度受关注企业”!天合光能荣登“2023年度彭博绿金ESG 50”榜单
近日,由彭博绿金联合全球知名会计事务所德勤发起的“2023年度彭博绿金ESG 50”榜单正式揭晓。凭借在ESG领域的优异表现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创新和努力,天合光能从数百家参选企业中脱颖而出,荣登“2023年度彭博绿金ESG 50”榜单,并获评“年度受关注企业”,彰显天合光能在光伏行业的引领地位,入选此次榜单的还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 彭博是全球知名财经信息公司,具有经济评论的国际性权威。旗下品牌“彭博绿金” ,以彭博ESG指数数据作为评选的重要依据,邀请了国内外在环境、社会和管治(ESG)等领域具有声望与专长的权威专家,历时近半年时间,分别从环境、责任、治理等多个维度出发,从数百家参评企业中评选出2023年在ESG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典范,为中国企业践行ESG提供样本借鉴,推动构筑绿色经济体系。 此次评审团专家一致认为,天合光能在ESG三个领域表现均可圈可点,其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关键绩效指标上公布了精准的数据,具有较高的量化可比性,在ESG领域走在了行业前列。 天合光能始终重视可持续发展和提升ESG水平,深耕“零碳实践”。天合光能推动组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绿色管理,在包材管理环节,携手供应链上下游,对产品的包装材料进行及时跟踪与回收,实现包材回收率约80%。天合光能是全球首家获光伏行业全球首张UL及意大利EPD互认标志的企业。2022年,天合光能全系列210至尊组件获得德国莱茵TÜV授予产品碳足迹认证和LCA认证。近日,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至尊N型610W和至尊670W组件顺利通过UL EPD认证,并且与意大利EPD实现互认。天合光能至尊N型700W组件温室气体影响以13.2g CO2 eq/kWh的数值领先全行业。作为光储领域的领军企业,天合光能肩负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加强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助力构建中国特色ESG生态。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170GW,相当于7.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125亿棵树。 天合光能曾先后获得“ESG先锋60”年度环境责任优秀奖、WWF气候创行者、福布斯中国可持续发展工业企业TOP50、中国欧盟商会“脱碳领航者”大奖等荣誉,同时入选联合国契约组织UNGC优秀案例、福布斯中国创新企业ESG50榜单、“安永可持续发展年度最佳奖项2022优秀案例——科技创新进步”、 新华信用金兰杯ESG实践优秀案例、国内首部《企业ESG蓝皮书:中国企业环境、社会与治理报告(2023)》案例,成为唯一入选中国年度ESG卓越实践30强的光伏企业,ESG实践水平再获得肯定。 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秉承“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坚持践行ESG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光储产品和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以客户为中心!“天合速度”助力中核汇能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全容量并网
12月27日19时58分,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33万千瓦光伏项目(光伏区B标段)顺利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均发电量7.1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 21.5万吨。 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33万千瓦光伏项目 (光伏区B标段) 该项目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方向约20km处,占地面积约7409亩。场区形状为直角梯形,场址区属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地势北高南低,局部两边高中间低,场区整体地势平坦开阔,建设条件良好,项目海拔高度约2900-3000米。该项目规划交流侧建设容量为330MW,交流侧装机容量为331.25MW, 直流侧光伏装机容量为396.02486MWp,容配比约 1.196。总计建设106个光伏方阵,单个方阵容量为 3.125MW。配套新建1座330kV升压站,本期主变容量为2*250MVA,终期容量为4*250MVA。光伏区以12回集电线路线路接入330kV升压站。以1回 330kV线路接入750kV托素变电站,新建330kV架空线路约2.1km,导线截面选择2*400mm²。本项目于2023年6月25开工,于2023年12月27日并网发电。 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表扬信 使命在肩、不负所托,天合光能项目团队展现出的艰苦奋斗、担当负责的精神风貌受到了中核汇能(青海)能源有限公司的高度赞扬和认可。一封表扬信,就像是寒冷冬日内的一抹暖阳,是指引方向、激励前行的坚定力量。信中指出,天合光能项目团队充分发挥不畏艰苦、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克服高海拔施工、现场条件艰苦、自然环境恶劣及工期紧张等诸多困难,科学组建、精心施工,提前完成项目节点目标,是整个项目建设中的样板工程、模范标杆。秉承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天合光能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为客户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德令哈50万千瓦源网荷储一体化33万千瓦光伏项目 (光伏区B标段) 一排排光伏组件在青海“列队”集结,随着项目的正式并网,把当地优渥的光照资源转化成绿色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为助力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跑出“天合速度”。
行业公认!天合光能210R矩形硅片设计入选2023年度创新成果
2023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天合光能“210R矩形硅片设计及中版型组件尺寸统一”因技术首创性和体现行业价值脱颖而出,成功入选《2023年度光伏行业创新成果推介目录》。210R的卓越价值以及尺寸统一形成的生态意义再次获得业内认可! 本次成果推介共有近50项创新成果报名。近30位行业内权威专家对创新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先进性、经济性,是否具有较好市场潜力和较大推广价值进行打分和论证讨论,最终选出制造端10项、系统端8项创新成果。此次入选推荐名录,并在年度大会上向全行业进行推介,再一次验证了天合光能210R矩形硅片组件设计先进,推广价值高,以及210R引领中版型组件标准化的行业价值。 本次入选的210R矩形硅片设计是天合光能于2022年4月首创性推出,这是矩形硅片首次公之于众,彻底打破业内十几年来的正方形硅片的思维定式。随后,诸多厂商纷纷跟进矩形硅片技术,矩形技术逐渐成为光伏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路径。应用了矩形硅片的210R中版型组件具有优良的尺寸、电气兼容性,集装箱空间利用率达到了98.5%,达顶格设计,是目前集装箱空间利用率最高的组件尺寸,能够实现客户价值和系统价值最大化。 除了技术首创性和卓越价值,210R组件引领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也是此次入选成果推荐目录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3月,天合光能全面公开210R产品解决方案及产业化可行性路径,为中版型组件尺寸统一提供了参考。今年7月,天合光能联合行业8家组件企业代表就2382mm*1134mm的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达成共识。统一组件尺寸标准对整个行业都产生重大利好,将降低产业链成本,带来规模化发展,充分释放整个产业价值;同时有利于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生态、降低度电成本,推动应用端价值最大化。 210R组件价值卓越,不仅获得业内认可,也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全球火热出货中。截至2023年10月底,天合光能210R组件累积出货量超15GW,产品应用于丘陵、山地等复杂地形地面电站、工商业屋顶及海外户用屋顶等丰富的安装场景。 砥砺深耕,载誉前行。未来,天合光能将持续突破创新,以最优的产品设计和最大的产品价值回馈客户,助力行业降本增效和高质量协同发展,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贡献天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