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点
新闻列表
年份
2025年
2024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2025-06-27
对话零碳未来进阶之路,源网荷储全景协同与场景化成解题关键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速推进,能源市场机制正实现电源侧、电网侧与需求侧的三向动态平衡,这不仅对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提出更高要求,也加快了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系统重构进程。 在新能源产业迎来历史性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市场分会副秘书长周正道、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电投综能兆瓦云公司总经理刘沅昆、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能源技术中心副主任左娟、天合光能集中式解决方案事业部总裁朱亚民就零碳未来进阶之路展开精彩对话,圆桌对话由天合光能数字能源中心负责人廖宇主持。 电力市场超预期发展 新一轮转型催生新场景、新模式 据统计,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已突破30亿千瓦。今年6月,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达10.8亿千瓦,占我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30%,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的近一半,折射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非凡韧性。 对此,周正道表示,不管从技术迭代还是市场活力角度,电力发展远超预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下,新能源是实现减排的重要途径。他指出,未来市场和技术的发展将更青睐那些能够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等系统性难题的企业,这类企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刘沅昆进一步表示,随着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挑战,市场正逐步迎来加速或调整的契机。 左娟表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在装机规模上已提前达标,电力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她同时指出,市场化改革进入深化阶段,需进一步推进多主体协同和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突破。 朱亚民对此深表认同,他指出,当前行业正处于新一轮转型期,将催生出大量新兴应用场景,这种变革将持续深化。   从发电侧到用户侧 源网荷储协同推进重塑新能源生态 “源网荷储”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与会专家就哪个环节将催生更大市场活力展开热烈讨论。 周正道表示,新能源发展需源网荷储协同推进:发电侧随着装机量激增,必须配套储能等解决方案保障“发得出”;用户侧面对海量小而散的用能主体,则需创新模式确保“用得好”。 刘沅昆认为,在能源系统变革中,用户侧蕴藏最大商业机遇:发电侧、电网侧格局稳定,而用户侧尚未诞生巨头企业,市场呈碎片化状态。但储能技术的突破将带来突破性变革,通过灵活控制实现系统结构性重塑。 左娟认为,从电网角度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最大变革发生在配用侧——能源服务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未来用户侧将呈现三大转变: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用能方式革新,以及从集中式大电网向多主体分布式微电网的转型。随着新技术应用的规模化落地,最终实现绿色用电与经济用能的双重价值。   从“并网发电”到“场景化” 新能源迈入跨界融合新阶段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化,新能源产业正经历从“以源定荷”到“源网荷储协同”的深刻转型:发电侧伴随可再生能源装机激增亟需储能配套确保稳定发电,用户侧则呈现出分散化用能、多元化需求的蓝海市场特征。 刘沅昆认为,新能源发展主体需双向适配:提升应对电力市场不确定性的交易能力,同时满足电网技术升级需求。他指出,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构建共生平台,整合资源与技术,实现市场与电网的双重适配——天合光能既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也做好了准备。 朱亚民表示,新能源发展正经历两大转变,首先,电源侧从“开发-并网”的简单模式转向全生命周期精细化运营,成本控制、产品竞争力和资产管理能力成为关键。此外跨界融合已成必然趋势,无论是“新能源+算力”、“新能源+氢氨醇”,还是矿山场景和虚拟电厂等新业态,都要求企业突破能源边界,构建跨领域能力。这种挑战既带来创新机遇,也促使行业持续学习、共建生态,以应对场景革命。 零碳转型是一场涉及技术、政策与生态的深刻革命。正如嘉宾所言,唯有持续创新、开放协同,方能将“超预期”的增速转化为“高质量”的可持续未来。致力于成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的领先者,这场进阶之路上,天合光能将用持续的创新、开放的生态思维,携手合作伙伴,为零碳转型贡献力量。
2025-06-25
天合光能荣获BSI“可持续发展绩效奖”
日前,天合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受邀出席了由英国标准协会(BSI)主办的第八届“万物互联·智慧高峰论坛”,并荣获“可持续发展绩效奖”。天合光能助理副总裁、集团风控兼ESG管理负责人吴肖作为嘉宾发表了《全球ESG合规管理-解锁企业出海通行证》的主题演讲。 本次峰会以“智(AI)创全球 共赢出海”为主题,吸引了来自能源、汽车、医疗、高科技等行业的知名企业参与,共同探讨在数字化与绿色化双轮驱动下的全球发展新机遇。现场,吴肖与众多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企业出海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面临的全球ESG风险环境和合规挑战、天合光能的可持续管理体系框架下的应对策略以及未来机遇展望,凭借天合光能在光伏行业的深厚积累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积极分享了在新能源领域的 ESG 绩效提升实践。 秉持“趋光而行,行稳致远,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天合光能将全球化业务与ESG理念深度融合,为客户及合作伙伴提供绿色低碳产品和解决方案。在ESG治理和管理架构下,天合光能不断提升ESG风险和机遇的洞察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全球战略规划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外部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等,通过执行ESG的更高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找到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和新的价值增长点,实现稳健发展与行业领先。此次天合光能荣获BSI“可持续发展绩效奖”,正是对天合光能与时俱进的ESG治理理念以及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实践成果的充分肯定。 截至2024年12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超260GW,相当于近12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量,约等于在全球种了191亿棵树的减碳量。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深化 ESG 管理实践,拓展全球合作,助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争当光储智慧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探路者和引领者,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零碳未来贡献天合力量。
2025-06-03
天合光能稳居2025 Q2 BNEF Tier 1榜单,更高标准见证卓越融资能力
近日,全球权威新能源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简称BNEF)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Tier 1光伏组件制造商榜单,本季度榜单相比于之前在评审标准上进一步升级,更加严苛。天合光能凭借优异的可融资能力、领先的技术实力以及210至尊系列产品强劲的出货量再次稳居Tier 1榜单,充分彰显了其作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引领者的硬核实力与全球市场的高度认可。 评审标准再度升级 凸显天合卓越融资能力 BNEF是全球新能源领域最具公信力的行业研究机构之一,BNEF Tier 1榜单作为全球光伏行业最具权威性的评级体系之一,评选结果具备高可信度,广泛用于行业趋势分析与投融资决策。 据BNEF表示,由于光伏行业规模和制造商数量快速增长,从本季度起,Tier 1榜单标准评估相比之前更为严苛:将“无追索权融资”项目的单体容量门槛从5MW提升至10MW。这对企业融资能力和品牌影响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天合光能稳居Tier 1榜单充分体现了全球市场和金融机构对天合光能强大可融资能力和卓越品牌实力的高度认可与深度信赖。   210组件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天合光能作为210产品技术平台的首创者及积极推广者,携手行业开创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先河。截至2024年底,全球210组件累计出货量达到380GW,其中天合光能210至尊系列组件出货量约170GW,稳居全球首位。凭借优异的转换效率、可靠性与发电性能,天合光能210系列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场景及户用等多场景项目中,获得全球客户高度评价。 作为行业技术革新的引领者,天合光能210+N型组件以卓越的产品价值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足迹遍布全球。去年年底,天合光能重磅发布i-TOPCon Ultra技术并应用于至尊N型全场景组件,组件功率提升30-40W,引领光伏行业正式迈入TOPCon 2.0时代。   光储协同 权威机构持续认可 天合光能深耕光储解决方案领域多年,始终以高标准驱动产品研发与制造,可融资能力备受认可:近期,天合储能连续六个季度斩获BNEF tier 1一级储能厂商评级,蝉联BNEF“全球储能产品及系统集成商可融资性”榜单并位居前列。 天合光能始终坚持“质量为先、可靠为本”的理念,全面覆盖组件、储能及支架等核心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在多种环境中实现长期稳定运行。天合光能产品已在全球多个大型项目中广泛应用,历经多年实际运行验证后,仍保持高效输出与稳定性能,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高度评价。 天合光能产品高可靠性实力也获得国际权威机构持续背书:在5月刚刚结束的Intersolar Europe展会上,天合光能连续11年斩获Kiwa PVEL“Top Performer”组件制造商称号;截至2024年,天合光能连续4年荣获RETC“全面最佳表现”奖,产品可靠性实力可见一斑。 BNEF此次标准调整反映出光伏行业正加速迈向更高质量、更规范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践行“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坚定不移地推动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以领先技术、更加卓越的光伏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全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同时为合作伙伴带来更高、更稳健的长期价值回报,携手共建美好零碳世界。
2025-05-21
SOLAR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
秉持“趋光而行,行稳致远,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愿景,天合光能构建独具特色的SOLAR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围绕可持续(Sustainability)、优化(Optimization)、行业领先(Leading)、行动(Action)、责任(Responsibility),引领公司可持续发展转型。
2025-05-15
绿起吧,沙漠!天合光能沙戈荒产品解决方案助力乌兹别克斯坦荒漠变“光”洲
在广袤的中亚腹地,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州的荒漠之上,一座闪耀的“蓝色绿洲”正悄然改变这片土地的面貌。这里,天合光能以领先的光伏技术与治沙项目经验,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乌兹别克斯坦首座地面光伏电站——100MW纳沃伊光伏电站,为该国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该光伏电站坐落于纳沃伊卡尔马纳地区。这里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酷热干燥,昼夜温差悬殊,广袤的沙地长期面临生态挑战。然而,黄沙之上蕴藏丰沛机遇——年均日照时长超3000小时,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与国际公司签署了38项协议,用于建设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厂,其中包括装机容量为7,630M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以积极推动国家能源绿色转型。 天合光能供货的纳沃伊卡尔马纳光伏电站则是这些协议中建设的首个电站,也是乌兹别克斯坦首座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该电站规模100MW,采用了210至尊高效组件及天合跟踪开拓者2P双排跟踪支架系统。210至尊高效组件采用先进的i-TOPCon电池技术,凭借其出色的抗PID性能,在高温环境下也能持续提供稳定的能源输出;双面发电设计可高效利用沙漠地貌的高地面反射,提升发电效率。天合2P跟踪支架采用防沙漏沙设计和天合专利球形轴承技术,减小风沙卡住转轴的几率,完美适配沙漠场景。2P跟踪支架还优化了灌注桩基础,加强了防风化性能,增强基础稳固高可靠性。天合光能沙戈荒产品解决方案最大化吸收太阳能,将灼热荒漠转化为清洁电力之源,保障光伏电站的稳定发电和可靠运行。   如今,项目运营三年半,电站运营良好,每年的发电量可为31000户当地家庭提供用电,减少15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发电量中占比54%的目标。 光伏电站不仅为纳沃伊带来绿色能源,更成为当地防风固沙的屏障。铺设光伏后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作用,进而稳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动。项目通过“板上发电、板下治沙”的复合模式,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风沙侵蚀,不仅实现能源生产与生态修复的双赢,也为全球光伏治沙提供思路和经验。 作为多场景解决方案的领军者,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提供场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赋能更多场景,为客户和行业带来更高价值,为世界能源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2025-04-29
一图看懂天合光能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践:天合森林。2024年12月,天合光能与西班牙环保公益组织ReTree合作启动“天合森林”公益计划。在ReTree的支持下,公司在马德里北部山脉和特鲁埃尔种植1.500棵树,以推进当地生态保护。项目将生物多样性作为关键考虑因素,种植时优先考虑本地物种,以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该项目预计将帮助14.016平方米的退化土壤再生,并吸收44,358千克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截至报告期末,项目首批500棵树已经完成种植,我们期待当地退化的土壤和森林将在天合森林的帮助下得到再生。
2025-04-17
贵州山坡化身能量场,天合光能i-TOPCon组件谱写乡村振兴绿色新篇章
近日,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罗悃镇的67.5MW“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N型720W系列高效光伏组件,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0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71万吨,凭借该款组件高功率、高可靠性及卓越的发电表现,为当地提供稳定高效的绿色电力,助力乡村振兴与“双碳”目标实现,以绿色能源惠及千家万户。 项目地处贵州高原南缘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下降,光照条件较好,可利用小时数在1100个小时左右,是发展光伏产业的沃土;且由于山坡坡形比较平坦,而且都是南坡,光照资源充足,十分利于光伏项目建设。电站的顺利并网,不仅优化了当地能源结构,更推动了区域经济绿色转型,对于提升区域供电能力,助推社会节能减排也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项目采用的天合光能至尊N型720W系列组件,基于行业领先的210产品技术平台及i-TOPCon先进电池技术,组件转换效率可达23.2%。其具备的低衰减、高双面率等优势可大幅提升系统发电量,并降低度电成本(LCOE),被誉为地面电站“度电成本之星”。此外,该款组件还通过了第三方权威测试机构Kiwa PVEL的七项加严可靠性测试,并斩获行业首张UVID认证证书,能可靠护航电站平稳运行。 罗甸素有贵州“天然温室”和“贵州西双版纳”之称,是贵州省火龙果、脐橙、艾纳香等蔬菜水果的主要产区之一,具备农业和光伏深度融合的优越条件。光伏板上高效发电,板下则可因地制宜发展农作物种植或牲畜养殖,从而形成一种集能源、农业、就业与企业发展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力。 作为全球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光能始终以技术创新驱动行业发展。以具备更高性能优势和高可靠性的产品服务于客户,并深耕多种光伏应用场景,无论是沙戈荒大基地、还是高海拔地区,乃至极端气候频发的地区,都留下了至尊系列组件的身影。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为全球绿色能源转型贡献更多“天合力量”。
2025-04-08
国际研讨聚焦 | RETC&CPP共证天合光能极端气候解决方案可靠领先
近日,由天合光能携手全球权威光伏媒体PV Magazine举办的光伏技术研讨会于线上举行。全球权威第三方RETC、CPP以及天合光能深入探讨了大风、冰雹等极端气候对光伏资产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相关测试和产品设计减少风险。天合光能深度剖析了全新推出的极端气候解决方案,以极御组件和智能跟踪双核驱动,高效防护频发的极端天气。 最高抗击75mm冰雹 抗冰雹冲击能力获RETC认可 研讨会上,美国可再生能源测试中心RETC的CEO Cherif Kedir向与会者分享了冰雹对光伏资产的影响。Cherif表示,当前虽然冰雹在光伏项目保险索赔量中所占比重不到2%,但在总索赔金额中所占比例超过50%。随着冰雹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多,冰雹风险加大,冰雹造成的损失将呈数量级增长。冰雹风险不容忽视,需要引起各相关利益方的注意。 Cherif从第三方测试机构的角度分享了减少冰雹风险的策略。他同与会者介绍了RETC最新开发的抗冰雹能力曲线测试(Hail Resiliency Curve Test)。该测试是在整个动能冲击谱范围内进行完整的弹性曲线测试,以检测出不同程度的撞击动能导致玻璃破裂的概率。天合光能极御组件以优异表现通过该测试,正面垂直冲击最高可抗击直径55mm冰雹,45°及以上大角度倾斜撞击时,可承受75mm尺寸冰雹,展现出超强的抗高能冰雹冲击能力。   智能跟踪支架通过CPP风洞测试 抗风极限,载荷无惧 在研讨会上,国际权威风工程实验室CPP的Heather S. Sauder博士介绍了大风气候对光伏电站项目中组件和支架系统设计的影响,并强调了风洞实验在大风风险分析及支架结构设计验证中的重要性。 Heather博士首先从风暴类型、特征及气候变化等角度,分享了大风气候给光伏项目安全性和可靠性带来的潜在风险。她指出,大风时,光伏系统要应对组件和支架的风压不均匀荷载、波动荷载和稳定荷载等挑战。所以,风洞实验对验证光伏系统设计可靠性至关重要。 天合光能的智能跟踪支架系统已通过CPP最新等级的风洞测试。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为制定最佳的大风保护策略提供了验证,确保光伏支架系统在强风条件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天合光能的长期合作伙伴,CPP还与天合光能在动态和静态载荷分析、地形分析及气动弹性分析等领域展开了深入合作,共同研究如何将组件与支架进行最佳组合,形成系统级抗风解决方案。   国际研讨会瞩目 极端气候方案可靠引领 早在2019年,天合光能就领先于行业开始布局气候适应性组件产品,考虑不同温湿度环境的产品应用。今年3月,天合光能重磅发布了极端气候解决方案,持续为行业提供应对思路。 本次研讨会上,天合光能场景化解决方案专家李子轩向观众深度剖析了该解决方案。他表示,组件结构和支架保护策略是降低光伏资产遭遇气候风险的关键。天合光能极端气候解决方案以极御组件和智能跟踪双核驱动,高效防护频发的极端天气。极御组件玻璃厚度提升25%以提升抗能量冲击能力,同时创新边框设计强化组件载荷能力。智能跟踪系统搭载天合智慧云平台,集成多种极端气候保护策略,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极端气候解决方案正面最高可抗击直径55mm冰雹,倾斜撞击最高可抗击直径75mm冰雹;面对强风灾害,最高可承受最高+8000/-6000Pa风压;面对大雪灾害,最高可抵御2.2米厚积雪。极端气候解决方案以领先的可靠性,守护光伏电站资产安全。 从产品到解决方案,天合光能始终保持着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全方位的可靠性优势。未来,天合光能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以场景为导向,为客户提供精准性、差异化解决方案。
2025-04-07
清洁能源与农业双赢: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打造新西兰农光互补里程碑
近日,由天合光能供货、Lodestone Energy 建设的新西兰光伏园Te Herenga o Te Rā 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新西兰奥波蒂基区的怀卡托河沿岸,是天合光能和 Lodestone Energy 合作的第三个农光互补项目,再度彰显天合光能坚定推动全球绿色能源发展的承诺。项目自2023年开始建设,得益于两家长期合作伙伴的紧密配合,于2024年年底提前竣工。   图片来源:Lodestone Energy   项目全部采用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装机量为42MWp,超越了此前由天合光能供货、Lodestone Energy 建设的 Kohirā 农光互补项目,成为迄今为止新西兰最大的农光互补项目之一。预计年均发电量达69GWh,足以为约1万户家庭提供电力。该项目也是新西兰首个直接接入国家电网的光伏项目,将成为新西兰在可再生能源和农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农业与清洁能源和谐共存:续写双赢新篇章 与之前的 Rangitaiki、Kohirā 等农光互补项目类似,Te Herenga o Te Rā 项目同样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创造了双重收益:光伏板既能源源不断生产出绿色能源,又能为羊群提供阴凉,避免羊群在炎热的季节中暑,提高小羊的存活率,增强草地在干旱时期的韧性。此外,羊群在光伏板下的自然放牧有助于维持草地生长,减少机械修剪、除草剂的使用,并降低碳排放。通过光伏电站建设,有效保护了原有的农田生态,充分挖掘了土地的农业价值,实现了农业与清洁能源的完美融合与和谐共存。 Kohirā 农光互补项目承租人和牧场主 Connor Dent 对这种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全程参与了Kohirā 项目的建设,亲身经历了项目从落地到实施的每个步骤,亲眼见证了农业光伏带来的双重益处,整个过程令他非常有成就感。   Lodestone首个农光互补项目Kohirā 图片来源:Lodestone Energy   备受认可,天合光能高质量产品助力零碳未来 Lodestone Energy 与天合光能长期合作,至今已经在新西兰建设Kohirā、Rangitaiki和Te Herenga o Te Rā 三个农光互补项目,组件总装机量约100MW。 Lodestone Energy 总经理 Gary Holden高度认可天合光能及其产品:“这是我们与天合光能的第三次合作。在大型地面电站场景中,组件效率至关重要。天合光能至尊N型组件采用i-TOPCon技术,具备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高可靠性和更低的度电成本,与我们建设耐用且高效能光伏农场的目标高度契合,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我们的首选。” Holden补充道:“天合光能的高质量光伏产品、强大的供应链和现场支持是确保本项目成功的关键。Te Herenga o Te Rā 项目进一步巩固了Lodestone Energy和天合光能的合作关系。随着这三个农光互补项目的全面投入使用,我们每年可以为大约2.5万个新西兰家庭提供电力。” 天合光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负责人周之超表示:“新西兰可再生能源事业正在快速发展,天合光能非常荣幸能为其提供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正日益受到全球的关注与重视。Lodestone是农光互补项目领军者,天合光能与Lodestone紧密合作,为全球农光互补项目树立标杆。” 此次新西兰Te Herenga o …
<